适应新常态谋划“十三五”气象改革发展
适应新常态谋划“十三五”气象改革发展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答学习时报记者问
气象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记者: 改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气象事业必由之路,是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谋划和推动“十三五”气象改革发展,要求高、任务重、责任大。请您谈谈,怎样才能使气象改革务实功,得实效?
郑国光: 要把这项工作落实好,首要的任务是明大势、看大局,把当前气象改革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搞明白,进一步解放思想,保持战略定力,立足优势、科学谋划、积极作为。
展望“十三五”时期,气象改革发展将展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全面发展,即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全面加强气象部门党的建设,实现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化。二是创新发展,即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管理方式,真正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的气象现代化道路。三是开放发展,即深化合作、扩大开放、共享资源、共同发力,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提高开放型气象业务、服务、管理水平,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气象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气象开放,为气象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四是协调发展,即统筹协调区域气象事业发展,统筹协调东、中、西部气象事业发展,统筹协调各层级、各业务、业务与服务、业务与管理等发展,更加重视基层气象现代化建设,更加重视西藏及四省藏区、新疆等民族和边远地区的气象事业发展,实现全国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现在距2020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还有最后5年,任务很艰巨。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到2020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气象服务能力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和要求不适应依然是气象事业发展的最根本矛盾,气象预测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依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气象软实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气象业务服务的能力明显不足,气象核心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依然很大,思想观念与体制机制、队伍整体素质不适应气象现代化等问题依然突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挑战和压力依然很大。
面对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频发重发的形势,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挑战和压力很大。“十三五”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对蓝天绿水、健康身心、安全福祉的保障需求越来越迫切。可以预见,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气候安全、推进绿色发展等要求也将越来越高,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的挑战和压力很大。如果我们不能勇于面对这些挑战和压力、提升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和水平,气象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职能、作用和地位就会被弱化。
面对国际气象科技快速发展的态势,加快提升我国气象核心技术水平、实现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的挑战和压力很大。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创新已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气象部门凭借已有的雄厚技术积累与固有优势,充分利用新技术,气象业务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气象业务核心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成果和产品已经向全世界全面渗透,对许多国家气象业务服务产生了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冲击。如日本发射的气象卫星拥有美国研发的最先进的卫星技术,韩国气象卫星的质量也很好。核心业务技术不强、科技支撑机制不畅,发达国家对我们的高技术封锁短期内还难以破除,“借枪打鸟”的气象业务依旧,气象科技实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我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最大“短板”。到2020年要建成整体水平与同期世界先进水平相近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挑战、压力很大,任务很重。如何抓住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实现气象业务核心技术的突破,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智能化技术等,大力推进气象信息化,加快发展智慧气象,打造更加智能高效精准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提供更加及时普惠智能的气象服务,挑战、压力很大,任务很重。培养能担负起气象现代化重任的高层次领军人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适应气象现代化要求,挑战、压力很大,任务很重。
面对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态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挑战和压力很大。随着国家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改革举措的密集出台,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全面深化气象改革也面临着深层次利益格局和体制格局的调整。气象部门双重领导管理体制下的经费来源与人员身份多元化越来越不适应国家改革的大形势;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确定,对坚持和完善气象部门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和双重计划财务体制提出了新问题;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服务市场的开放,对气象部门在气象服务提供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开放气象服务市场和加强市场监管提出了新挑战;统筹设计和有效落实各项改革举措,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动力,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又要保持部门稳定,巩固和加强气象部门在气象基本业务和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主体地位,等等,已经成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和挑战。
面对到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冲刺形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协同推进、提质增效的挑战和压力很大。全国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到了最关键的阶段。然而,气象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还不高,上下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各业务之间不协调等问题还仍然存在,气象科技整体水平还不高,人才和队伍还不适应,事业发展过于依赖规模、硬件、投入的局面仍然存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这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和严峻挑战。
应对挑战和压力的关键之举
记者 :“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要想在推动气象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工作上取得实质突破和进展,既需要问题导向,还要有目标导向。为此,我们要采取哪些举措来应对?
郑国光 :关键是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好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治理体系完善、新型国家战略实施,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良好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全面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
一是紧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机遇,加快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水平将再上新台阶,服务业将成为我国主导型产业,城乡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三大战略的实施,将对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城市管理、法治建设等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这是拓展气象服务领域、提升气象服务效益、促进区域气象事业协调发展的新空间,也是气象事业发展的保障所在、动力所在、潜力所在。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机遇,开放发展、协调发展,着力提升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推动气象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是紧抓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加快形成有利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和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不断推出改革措施,对气象服务体制、气象业务科技体制和气象管理体制带来深刻影响。长远来看,这些改革将促进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更加合理高效,事权与责任体系更加清晰协调,依法治国和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好推进。这些改革也为气象改革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例如,对解决困扰了我们多年的事业经费不足、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有可能是个机遇。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新机遇,认真谋划破解体制难题、制度难题、发展难题的新举措,加快形成有利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体制机制。
三是紧抓当前科学技术快速进步的机遇,加快提升气象现代化的质量和效益。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其中蕴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巨大动力。国家“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蕴藏着推动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潜能。国务院刚刚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 开放平台,率先在科技、气象、海洋等重要领域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向社会开放,带动社会公众开展大数据增值性、公益性开发和创新应用,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这对于释放气象服务消费潜力、激发个性化多样化潜在消费需求、拉动气象服务产品供给、提升气象服务质量,无疑是新机遇、新动力和新潜力。因此,我们一定要主动适应和及时跟上科技发展的新潮流,以全球视野、发展眼光去谋划和推进“十三五”气象改革发展,力争在气象核心业务技术水平、提升国际气象竞争力上取得新突破。
气象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记者 :您曾经强调,“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必须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紧密衔接起来。气象改革的目标要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衔接起来。请您介绍一下具备这样一个鲜明特点的气象改革,其总体思路与目标是什么?
郑国光: 概括地说,创新发展理念是我们谋划“十三五”气象改革发展的重点。推动“十三五”气象改革发展,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贴经济发展新常态,紧跟科技发展新步伐,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促进生产、支撑决策;坚持气象现代化这条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引领,发展智慧气象;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新型气象事业发展体制机制,依法发展、开放发展,为到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围绕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创新工作机制,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认真履行公共气象服务基本职能,不断增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把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作为谋划气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做好各项气象服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气象服务民生、促进生产、支撑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战略重点;坚持主业意识,集中气象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大力发展公共气象,切实履行好《气象法》和国务院赋予气象部门的基本气象业务、服务、管理的职能;坚持发展安全气象,高度重视气候安全,为保障国家公共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能源安全、食物安全、空间安全、水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提供全方位的天气气候服务,更好地发挥气象事业对国家安全、社会进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坚持政府在发展气象事业上的主体地位,加大国家公共财政气象投入力度,提高公共财政保障气象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主线不动摇,把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作为“十三五”中心任务,作为提高气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力的基础,作为提高气象综合实力的举措,把气象现代化引入到大力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化同步发展的新阶段。坚持气象业务现代化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大力提升气象核心业务能力和预报预测精准化水平。大力推进气象服务社会化,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加快培育气象服务市场,实现气象服务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不断深化气象改革,推进气象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有利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体制机制法制。
坚持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气象发展方式,促进发展方式主要由规模、硬件、投入为主向系统集成和成果应用并重的质量效益型转变,气象业务结构向分工更合理、结构更优化、资源更互动、运行更集约的现代气象业务转变,气象发展动力向依靠科技进步、队伍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统筹协调区域气象事业发展,统筹协调东、中、西部气象事业发展,统筹协调各层级、各业务、业务与服务、业务与管理等发展,更加重视推进基层气象现代化。
坚持以深化改革加快完善适应气象现代化的体制机制,把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作为气象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把全面深化气象改革作为基本动力,把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作为基本保障,把全面加强气象部门党的建设作为政治和组织保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气象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形成攻坚合力。围绕气象服务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加快完善适应气象现代化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转变公共气象服务职能,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妥善应对事业发展外部环境变化,推动合作共赢、开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