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走转改 为人民采写 为时代放歌——第23届内蒙古新闻奖暨首届内蒙古德业双优新闻工作者颁奖报告会发言摘登

12.11.2015  09:18

  原标题:深化走转改 为人民采写 为时代放歌——第23届内蒙古新闻奖暨首届内蒙古德业双优新闻工作者颁奖报告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在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刻,11月11日,第23届内蒙古新闻奖暨首届内蒙古德业双优新闻工作者颁奖报告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对第23届内蒙古新闻奖、首届内蒙古德业双优新闻工作者进行表彰。报告会上,第23届内蒙古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代表赵双喜、陈冰凌、武建飞、周静,首届内蒙古德业双优新闻工作者代表赵殿辉、乌云夫和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广播电视台2家新闻单位作了发言,交流了深入基层做好新闻采访和做好新闻策划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做贡献的经验。本报将发言内容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主题宣传规模化与全媒体报道常态化

  内蒙古日报社

  “内蒙古日报社要进入全国省级党报第一方阵”,是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对我社提出的殷切期望,也是全社上下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今年以来,社党委确立了以全媒体报道为引领,突出新闻宣传重点工作,实施新闻宣传重点项目,生产全媒体新闻产品,努力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的新闻宣传工作思路。经过近一年来的努力,初步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是主题宣传报道方面,形成了以蒙汉文党报为主导,都市报、网站、新兴媒体协同作战的“集群传播模式”,实现了分层次、分众化、多样性传播,特别是新兴媒体的深度参与,使主题宣传报道呈现出了参与性广、互动性强、影响面大的新特点。二是全媒体报道自治区两会、全国两会、第10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等重大会议、活动方面,通过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全媒体报道,拓宽了全媒体报道领域,积累了全国性会议和活动报道的宝贵经验。三是典型报道方面,在重大典型、全国道德模范吉日嘎拉的报道上,实现了蒙汉文全媒体多平台联动,为广大用户提供了线上线下的全新体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又举办了事迹展览,推出户外宣传,图书、视频纪录片和MV等图书音像产品也即将出版,不断开拓社会宣传、公益宣传、文艺宣传的新领域。同时,在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报道上,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整体联动、各施所长、各具特色的生动局面。

  牢牢占领新闻宣传主阵地是我们的责任担当,全面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是我们的重点任务,进入全国省级党报第一方阵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将进一步整合全媒体资源,完善全媒体矩阵,加快推进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和媒体产品的提档升级,最终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为我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更加有力的舆论支持。

人民与时代不可辜负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们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传播技术、媒体格局、舆论生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以优秀的新闻作品为先导,加强媒体“三力”建设,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做有精神、有品格的新闻。

  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和媒介生态的变化,媒介传播逐步从“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和“传受互动”方向转变。做有精神、有品格的新闻,是我们在事业与社会双重属性下的必然选择。

  我们的新闻要有中国精神和品格,而中国精神和品格,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新闻最重要的遵循。

  二.做有锐度、有温度的新闻。

  传递权威声音,传播主流价值观,是主流媒体的职责所在。履行好这个职责,需要在新闻的锐度和温度上下功夫。新闻有锐度,还要有温度。新闻打动人心的力量,正是来自它的温度。

  三.做有底气、有人气的新闻。

  新闻是正在发生的历史,而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曾说:“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作家艺术家最大的幸福。”新闻工作者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正在播出的系列报道《小村故事》,就是记者们在一次次深入基层中,一次次与百姓的深入交流中挖掘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新闻作品,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不正是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吗?因为,人民与时代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