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乌珠穆沁旗嘎达布其镇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努力推进和谐新牧区建设

16.08.2016  12:05

嘎达布其镇位于东乌旗西北部,地处中蒙边境1046号界标附近,边境线长89.5公里。境内拥有继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之后第三个实现常年开放国际性常年开放陆路口岸——珠恩嘎达布其口岸。镇行政中心距离东乌旗政府所在地乌里雅斯太镇68公里。全镇面积3533平方公里,镇区面积4.1平方公里。总人口941户、3268人,其中牧业人口2889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多民族居住的边境口岸城镇。全镇共有7个基层党支部、20个党员中心户、175名共产党员。2014年全镇畜牧业总产值实现7680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为  14900  元。2015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  363118  头只(其中,大畜14222头,小畜  348896  只)。嘎达布其镇先后荣获全国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盟规范化先进苏木乡镇党委、全盟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盟级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全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全镇各族人民群众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各族人民的政治权益、民主权益、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经济实力大幅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近年来,嘎达布其镇紧紧围绕“促发展、构和谐、固边疆”这个主题,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加强北疆基层党建固本工程建设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努力探索和创新广领域、全覆盖的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持续健全完善“三个体系”(组织体系、目标体系、推进体系),注重促进“四个覆盖”(组织覆盖、队伍覆盖、阵地覆盖、保障覆盖),结合实际,深入开展“边疆党建长廊、边疆文化长廊、边疆平安长廊、边疆富民长廊、边疆生态长廊”为主要内容的“五个长廊”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共搭服务平台。我们作为边疆地区,整合各类资源为牧民服务,同时调动牧民参与守卫边防事业,最终达到“爱民固边”目的。近两年,共建单位受理服务和咨询事项2800余件,代理办结事项2640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0余起;组织应急服务小分队、组团式上门服务队、嘎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牧民群众开展各类便民服务290余次,并发放宣传材料达3600余份。二是开展国防教育。借助党员中心户远程教育站点及军警部队平台,组织党员干部及牧民举办国防教育专题讲座;在国门建立红色教育基地,会同驻军部队、公安边防大队、“一关两检”等单位联合举办干部职工、嘎查牧民参加的“国防教育专题培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国家、国土、国防、国民”意识。近两年,共组织国防教育活动10余次,参与人数达1500人次。三是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利用草原那达慕(祭敖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及党员中心户理论讲堂等平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党的政策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每年军警部队与镇党委联合开展以“民族大团结”为主题的表彰奖励活动,选树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积极营造“三个离不开”的社会氛围,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四是搭建军警民文化平台。结合蒙古包文化、军营文化、口岸文化,在牧闲期间不定期组织军警民联合举办民族特色的“草原文化节”、“军警民那达慕”和各类文体活动达20余次,丰富文化娱乐生活。

二、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民族团结事业发展

随着“8337”发展思路深入实施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促进繁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嘎达布其镇积极开展“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为民服务活动,切实转变广大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手段。一是强化措施落实、制度建设,工作指导有力。

成立领导小组后,结合全镇实际制定了我镇以年初制定的《嘎达布其镇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开展各项扶贫工作,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上取得了实效。通过推广“嘎查党支部+扶贫”试点建设,采取“一助一”结对帮扶措施和结合生态奖补等项目资金,分门别类的对“贫困户、低保户、转移户”等量身制定脱贫方案。广泛宣传动员,统一安排部署。在旗召开的专题会议上,全镇受帮扶的67户贫困户和17个帮扶单位进行了对接,根据贫困户意愿,协调各帮扶单位签订了具体的帮扶措施责任状,重点帮助牧民解决住房、棚圈、饮水、用电、交通等制约贫困户发展的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落后的突出问题。实行民情日记制度,联系帮扶工作队每月深入联系调查研究,做好民情日记,每季度向镇党委汇报各项任务推进落实情况,并撰写好调研报告,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和建议。实行推进基层工作责任制,镇干部担任嘎查副职并指定他们为镇下派嘎查帮扶工作队联络员,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工作要求。实行台账管理制度,加强对全镇活动的工作指导,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统一建立工作台帐,制定重点工作推进表,确定责任目标和具体完成时限,实行定期汇报制度和通报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实行问效评议制度,结合各嘎查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即对每位承包嘎查领导及干部采取支部评议、党员大会评议、牧民代表及联系户评议,进行满意度测评,采取问责和效能告诫等措施,督促整改。二是突出活动主题,力求为民办实事。嘎达布其镇2014年贫困户共45户138人,脱贫18户56人。我镇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帮扶牧户脱贫。建立镇、嘎查两级扶贫资金,保障扶贫工作有效开展。镇政府通过组织社会各界力量,设立扶贫基金,目前筹措资金15万元。尚德嘎查将集体草场征地费用20万元,作为嘎查扶贫帮扶流动资金。通过积极协调同仁矿业为巴彦都兰嘎查争取20万元扶贫帮扶资金,用于扶贫流动“苏鲁克”。汗乌拉嘎查将集体打草场租赁收入10万元,用于扶贫帮扶专项流动资金。希日哈达嘎查50头羊作为扶贫帮扶流动“苏鲁克”。通过参与合作社和“致富能手”带领等措施,改变思想认识和经营方式,为贫困户“输血”传统方式转变“造血”。通过扶贫帮扶单位和企业对接贫困户,开展各项帮扶工作。旗人大办公室的全体干部职工以捐款形式出资12500元,在5月份包交了点森、苏嘎尔、松代等3个牧户5个人的5年养老保险金,并负责一直交满15年,同时还给交了该3户9人的2014年合作医疗费。另外还给牧户松代的牧民楼捐资5000元。镇政府资助困难残疾人那森德力格尔生活补助5万元;救助受伤党员中心户那顺巴雅尔3660元。旗商务局为牧户占额尔敦等3户5人缴纳2014年一年的养老金,每人每年500元,共计2500元。巴音都兰嘎查资助大学生1名,500元。尚德嘎查资助大学生2名,2000元。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牧户乌兰其其格的转移牧民住宅楼捐资4000元。旗矿产管理所为苏乙拉图等3贫困户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要用品。通过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切实解决牧户畜牧生产重要时期的资金运转困难。协调旗妇联、就业等部门为16户牧户发放贴息小额担保贷款95万元。结合红会、残联、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合理整合各项资源,解决老、弱、病、残与生活困难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困难。成立红会爱心超市1处,为10户定期发放各类生活必要物品。拿出14500元资金慰问17户困难老人,残疾人及贫困户;资助贫困大学生6名,共6000元,慰问贫困党员共7000元。

每年在春夏季节,动员辖区企业职工开展“保护草原、清理白色垃圾”活动,维护草原壮美景色;在国庆、春节等佳节企业主动开展“博爱一日捐”、慰问困难牧户等活动,让贫困群众一同过上欢乐祥和的佳节;在2012年冬季连续降雪期间,镇党委、政府及时协调驻地企业调动大型机械破雪开路为偏远牧户运送饲草料,为抗灾保畜提供了有力支持,得到了广大牧民好评。

三、发扬民主,强化落实,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律法规

嘎达布其镇始终坚持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一事一议”、牧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在牧区普遍建立,村务公开、居务公开等民主监督形式在牧区普遍推广,各族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等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锻炼造就了一支包括党政干部、民族艺术人才在内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镇党委、政府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占到了领导干部总数的80%。三是保障少数民族自由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全镇街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准确、规范,并用率达到100%。四是大力弘扬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信任、互相尊重蔚然成风,“三个离不开”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如今,嘎达布其镇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