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评论:以协调增强发展整体性
以协调增强发展整体性
——三论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宏伟目标
马克思说过,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一个先进的政党,总是善于在众声喧哗中听清楚时代的声音,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协调发展因应发展失衡和不可持续而生,是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发展瓶颈的应对之策。对于内蒙古而言,按照自治区党委九届十四次全委会议的要求,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发展整体性,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经过新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区一些长期累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日益突出,尤其表现在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关系上。如果对这些“成长的烦恼”不及时化解,“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就会不断加深。面向“十三五”,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瞄准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集中攻关,不断增强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发展整体性,重点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以往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这不仅能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更是突破瓶颈、补齐短板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指导工作,既突出重点,又统筹兼顾,在发展实践中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取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坚持协调发展,一个重点就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没有农村牧区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区尚有1000多万人生活在农村牧区,有98万农村牧区贫困人口,他们能否同步小康?474万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如何在城镇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阳光,真正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补齐这些短板,关键是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水平,关键是要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家家仓廪实衣食足,而且是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人人知礼节明荣辱。坚持协调发展,就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还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善弈者谋势,不善者谋子。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冲刺阶段,协调发展是决战制胜的要诀之一。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我们就能使单项发展的动能聚合成推动“十三五”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势能,开创相互促进、协同推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相关链接:
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论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宏伟目标
把创新摆在全局核心位置——二论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宏伟目标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