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燕凌:“和谐”家园的“民生总理”

05.12.2014  13:25
    走在街上,她与一般人无异,既不是高官,也不是商海弄潮儿。她守着不足5平方公里的土地,操心着1万多人口的温饱冷暖,每天忙到晚上八九点,回到家还想着公事。认识她的人都亲切地叫她“时姐”,她的朋友们则戏称她为“总理”,因为她总是事无巨细的操心,不是在走访慰问困难户,就是在与群众交心了解民情。她,就是罕乌拉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主任时燕凌。   罕乌拉社区是赤峰市示范社区,1300平米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里包括了一站式服务大厅、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居民文体活动中心、社区阅览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警务室、 “社情畅谈室”和“民情恳谈室”。在时燕凌的倡导下,社区打造培育了“夕阳乐园”的社区品牌,每天数以百计的老人在活动中心打牌、唱戏、跳舞、写字、健身、运动,其乐融融。 老人们的“贴心人”   对时燕凌来讲,社区就是她的家。每天清晨,无论刮风下雨,时燕凌总是第一个来到这里开门,“因为老人家起得早,很早就过来活动了,开门晚了老人们就会在门外等着,不安全也冷。”时燕凌心里总是惦记着这些老人们。   “大爷,这几天身体好点了吗?得记得吃药!”“今天手气怎么样,赢没赢呀?”“大娘,您嗓子不好,唱戏可要多喝水!”每天,时燕凌都要来到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转一转,和前来中心活动的大爷大娘们唠唠嗑,细心的时燕凌对每位老人的身体情况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老人们也都很喜欢时燕凌,都亲切的称她为“闺女”。   “我喜欢来这里,虽然我不是罕乌拉社区的,但是每天我都要骑车上来坐一会,要不然就觉得好像少了点啥,这里好呀!”居住在老城区的王学儒老人提起活动中心就连连称赞。   “每天来这里跳一跳舞,唠一唠嗑,这一天心气儿都顺,时主任对我们又百般照顾,我们呀,都乐呵着呢!”朱岩松和周庆君阿姨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的心情。   社区工作繁杂而琐碎,时燕凌付出的辛劳换来的也有误解。为了让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能够暂时有个栖身的地方,时燕凌将几位还没租到房子的大学生晚上安置在日间照料中心休息。一位老大爷睡不着,早早的来到中心想要活动,里面的大学生不敢打开门,老大爷误会是时燕凌不让开门,一怒之下告到了上级领导那里。从领导那里出来的时燕凌满腹委屈,眼泪啪嗒啪嗒的往下掉,然而,擦干眼泪的她又赶紧带着工作人员和借住的大学生登上了老大爷的家门,亲自道歉说明情况。知道实际情况的老人气消了,时燕凌也松了一口气。“老人年纪大了,老小孩,老小孩,心性就像小孩子一样,真怕气坏了老人,气消了我就放心了。”哭过、愁过、委屈过,但时燕凌没有后悔过。 群众们的“当家人”   “如果不了解社情民意,不知道哪个下岗了,不晓得谁家患病有难,不但无法做好工作,最起码也是一名不称职的社区干部。”这是时燕凌任职罕乌拉社区主任以来始终坚守的一条工作准则。   辖区居民周艳玲家中四口人,女儿17岁,9岁查出患血毒症,需要换血治疗并按时复查,给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负债累累的周艳玲生活困苦,无计可施。时燕凌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了这些情况,在第一时间筹措爱心物资送到了周艳玲的手中,并四处奔走,联系爱心人士对她家进行结对帮扶。“时主任就是我们的大恩人哪。”周艳玲每每谈及这件事就泪眼婆娑。   “没有时姐帮我,哪有我的今天呦。”周海霞拉着时燕凌的手感激的说。周海霞是进城务工人员,租住在罕乌拉社区辖区内,进城的时候全家只有一床被子。时燕凌在入户调查时得知情况后,安排其免费参加家政服务培训,并帮助周海霞办理了家政服务营业执照。现在的周海霞组建了家政服务队,不但自己赚了钱,还帮助了很多和自己一样的进城务工姐妹,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这样的事不胜枚举,几年来,她事无巨细,走街串巷,深入大街小巷、学校医院、居民家庭,哪家房屋漏雨了,哪个居民生病了,哪条的路坏了需要整修,她都了如只掌。 居民们的“代言人”   时燕凌常说,社区是个小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小单元,家和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群众安居乐业了,社会稳定就有保证了。   益民小区因为财务账目没有及时公开引起了业主们的不满,小区居民们不依不饶,找到了时燕凌。时燕凌第一时间带领着社区工作人员及时介入,找居民协商,找业主座谈,经过协调,将小区财务账目条理清晰的进行了公开,使小区恢复了往日的和谐宁静。   文化家园没有业主委员会,由于少数居民未交物业费,导致小区垃圾堆积。了解情况后,时燕凌带领志愿者和小区居民一起清理了垃圾,然后挨家挨户的劝说小区业主成立了业主委员会,恢复了小区整洁的环境。   隆冬时节,交通家园却被中途停暖,几十户居民被冻得在屋中还要穿着羽绒服披着棉被,时燕凌急了,不顾严寒四处奔走调查情况,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了矛盾,恢复了正常供暖。居民们过上了一个温暖的冬天,时燕凌却因伤寒患上了重感冒。“我是快乐的,虽然我很辛苦,但却获得了一种最宝贵的财富—百姓的心。”时燕凌说。 工作创新的“领头人”   “以后我想把我们“夕阳乐园”社区品牌做得更好,完善网格管理,用党建网格把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组织带动起来,使社区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来,通过志愿者带动更多的居民参与社会建设,共建共享。” 时燕凌觉得要做好社区工作,建设幸福和谐社区既要有满腔的激情,又要讲方法,想出新点子,找到新办法。要让社区有家的感觉,让群众觉得进了社区就是从一个家门迈进了另一个家门。   在社区党总支的引领下,罕乌拉社区提出“有时间就做志愿者,有困难来找志愿者”的口号,以“情系万家、服务社区、民有所需、我有所解”为服务宗旨,初步形成了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基础,老年人健身馆、图书阅览室、桌球、棋牌室、文艺演练厅、卫生服务站、社区警务室、社区法律服务站为平台的社会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志愿服务特色,目前社区志愿者已经达到了128人。   罕乌拉社区创新的将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组织、志愿者队伍联合起来形成了网格化管理平台,将整个社区划分为4个工作网格,每个网格设党建责任人和管理员,以小区为单位,设立若干个志愿网络信息员,具体负责群众需求信息、意见反馈、矛盾化解、隐患排查等工作,提高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动态化水平,实现了居民服务全覆盖。   如今,党员认岗定责、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文体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多项特色服务已经开展的红红火火。为了提高居民素质,活跃社区文化,社区还先后组织了广场舞协会、秧歌队、安代舞队和健身队等文体团队,做到一年季季有活动,常年不断线,激发了群众的生活热情,得到了辖区居民的一致称赞。   作为一名普通而又平凡的社区主任,时燕凌所面对的绝不是什么惊涛伟岸的大风大浪,所做的也绝不可能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之事。在普通人眼里,她做的就是一件件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而正是这小事的集叠,才绘就了如今的和谐幸福家园。正所谓家和万事兴,时燕凌正是用她极为平凡的工作实现着每户家庭的和和美美,用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书写着自己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