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天气为何陷入“冷暖拉锯战”

19.02.2016  10:29

  回暖、降温、回暖……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这个春节假期的天气像玩起了“过山车”,尤其是2月12日至15日的寒潮过程,带来了剧烈的降温和大范围的雨雪,又恰逢春运返程高峰,给人们带来不少麻烦。而经过短暂的回暖,秋裤、羽绒衣先别急着收,恐怕还得再穿上一阵,因为一股冷空气已从内蒙古启程,近日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

  暖冷急转 69站发生极端日降温事件

  春节期间,人们对天气的最明显感受是“暖着暖着,气温忽然急转直下”。比如,2月14日14时较13日14时,江南、华南及西南地区东部气温普降6℃到10℃。网友形容说,这上蹿下跳的气温还真像猴哥的行为,前期偏暖的天气犹如白骨精,三两下就被寒潮打回2月应有的原形。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分析说,此次寒潮过程降温幅度特别大,原因在于前期温度回升非常明显。

  2月前期,全国大部分地区沉浸在一片暖意之中,南方的朋友在艳阳天里不怕露着腰,就连东北的姑娘们也在考虑把貂皮大衣收拾起来。据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2月1日到11日,全国平均气温为-2.2℃,较常年同期(-3.0℃)偏高0.8℃,我国中东部大部和西藏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其间湖北沙洋日最高气温(19.3℃)突破冬季历史极值。方翀告诉记者,2月前期,江南、东北地区最高气温接近历史同期最高温值;多地最低气温也突破了历史同期最高值,东北甚至出现0℃以上最低气温,在历史同期比较少见。

  2月12日至15日,伴随强冷空气南下,我国西北大部、内蒙古中西部、华北、黄淮和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区气温出现了暖冷急转,气温由前期偏高转为明显偏低。尽管与1月下旬的大范围寒潮相比,此次寒潮过程并没有那么“凶猛”,但突如其来的降温仍然颇为剧烈。据了解,期间共有69站发生极端日降温事件,其中浙江杭州等10站日降温幅度突破历史纪录。

  究其原因,则与环流形势的调整有关。国家气候中心副研究员王艳姣解释说,2月1日至11日,北极涛动(AO)处在正位相,东亚中高纬以纬向型环流为主,东亚大槽偏弱,东亚中高纬大部地区为正高度距平控制,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11日之后,欧亚中高纬环流发生了明显调整,偏向东亚的一个极涡中心南移,东亚地区经向型环流发展,调整为“两脊一槽”的环流形势,乌拉尔山地区的阻塞高压加强,东亚上空高空槽发展,引导高纬冷空气南下,我国大部地区受寒潮天气过程影响,气温出现暖冷急转。

  冷空气带来的大范围雨雪也改变了2月前期全国降水格局。2月1日至11日,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5毫米,较常年同期(4.9毫米)偏少49%,我国大部地区降水明显偏少。但在2月12日到15日冷空气的攻势下,我国中东大部地区降水由前期偏少转为偏多。

  厄尔尼诺进入衰减阶段 影响力不减

  2月16日,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显示,2016年2月第2周(2月8日至14日),厄尔尼诺指数为1.7℃,较上周下降0.1℃。同期美国监测指数为2.5℃,较上周下降0.1℃;澳大利亚监测指数为2.0℃,较上两周下降0.1℃。本次厄尔尼诺事件自2015年11月达到峰值后,强度开始减弱,进入衰减阶段。但由于其具有持续时间长、累积强度大、峰值强度大等特点,都预示着影响力仍旧不容小觑。

  一波一波的“冷暖拉锯战”无法“摆脱”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王艳姣说,在一般情况下,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高、大气对流活动发展,上升运动加强;而在西太平洋处于异常反气旋控制区,对流活动受到抑制。同时赤道太平洋异常增温,会增大赤道和北极地区间的温差,易造成海-气系统不稳定,再叠加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从而引起气温阶段性的大幅波动。

  “受厄尔尼诺事件与热带印度洋海温持续偏暖的共同影响,2月前期西太平洋副高持续维持强度偏强、位置偏西且面积偏大的特征,西太平洋至印度洋均为高压带控制,使得低纬地区向我国输送的暖湿水汽明显偏少,造成我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王艳姣解释说。

  2月12日至15日,随着环流形势的调整,高纬度的冷空气扩散南下,同时,副热带高压出现了阶段性的南撤,由低纬度地区向我国输送的暖湿水汽明显增强,其与北方南下的强冷空气汇合,造成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明显的雨雪天气。

  实际上,入冬以来,从去年12月1日至今年2月15日,全国平均气温为-3.5℃,较常年同期(-3.8℃)略偏高0.3℃。从空间分布看,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仅内蒙古中部和广西南部偏低0.5℃到1℃。全国平均降水量为56.7毫米,较常年同期(30.7毫米)偏多84.7%,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尤其是我国江南和华南大部地区降水偏多1倍到2倍,部分地区偏多2倍以上。“总体来讲,入冬以来我国气温阶段性起伏波动较大,但总体表现为偏暖,上述特征与典型厄尔尼诺年份我国冬季气温状况相符合。”王艳姣认为。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计,未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强偏西的环流异常特征维持的可能性仍然较大,我国南方降水偏多、北方降水偏少的概率较高。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周兵认为,此次厄尔尼诺事件与1997/1998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天气气候造成的影响较为相似,需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