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故事】今年过年,他们不回家

10.02.2015  10:53

  原标题:今年过年,他们不回家

  当众人背起行囊回家团圆,当回家的列车鸣笛而过,有些人只能羡慕、回忆、向往曾经过年回家的日子。

  “回家不需要理由,不回家才需要理由”最近网络上流行这样一句话。过年了,他们为何不回家?销售员赵俊梅、保安索丽军、医生刘芳、退休工人刘大爷、电厂职员,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怀念老家的“大热炕”

  赵俊梅,41岁,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人,呼市一商场售货员

  算上今年,赵俊梅已经两年没回老家过年了。

  “前年还在老家过的年,后来父亲去世了,兄弟姊妹们把母亲接到了呼市。”赵俊梅说,看别人回家过年的场景,总让她想起在老家过年的情景。

  “每次回家过年,父亲都把炕烧得热呼呼的,特别温暖,前几天我还梦见自己躺在大热炕上,真舒服。”赵俊梅边说边笑,眼角泛起了泪花。

  在赵俊梅的心里,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最踏实。“可想回老家了,总感觉回到老家父母就在,兄弟姊妹也都在,睡觉都很踏实”。

   想念过年打猎的日子

  索丽军,32岁,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人,呼市海亮广场保安

  索丽军父母早逝,20岁就到呼市打工。背井离乡的这些年,他仅回过一次家。

  “今年过年我要值班。”索丽军做保安多年,他说,让他最怀念的,是小时候在家过年,小伙伴们一起打猎的日子。“我们是狩猎民族,小时候还没有禁枪,所以一到过年的时候,我和玩伴们就到山上打猎。”索丽军说,现在很怀念那个时候,父母都健在,一家人在山里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

   年夜饭,最清晰的记忆

  王庭保,75岁,山西人

  记者见到王庭保时,他正在青城公园健身。也许是年长的缘故,对于年龄、有几个孩子、来呼市多少年等问题,他都要停顿思考一下。

  50年前,王庭保随部队来到呼市当兵,已10多年没有回家看看了。对于家乡过年的回忆,他记忆最深的就是做年夜饭。

  同王庭保一起健身的老人的亲戚告诉记者,老人年老了,记性差,对于家乡的回忆也是片段式的。他讲的做年夜饭的场景,估计是他最清晰的记忆。

   3年没和家人一起过年了

  蔺啸龙,27岁,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包头市东华热电公司员工

  为了工作,蔺啸龙已经3年没有和家人一起过年了,今年是他第2年除夕夜上夜班。

  蔺啸龙介绍,单位领导会在除夕慰问上夜班的班组,和不能与家人团聚的员工吃团圆饭。他们班组正好是从除夕晚上8点上到初一凌晨2点,不能和家里人看晚会了……

  “今年是我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媳妇和我爸妈,还有岳父岳母一起过年,就差我一个。”蔺啸龙说,往年自己上完夜班都是回东胜老家,今年成家后就把老人接到了包头,都在包头过年。

   女儿小,不方便来回奔波

  刘芳,32岁,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人,现就职于北京一家医院

  刘芳与丈夫和4岁的女儿居住在北京,父母兄弟在老家生活。

  “今年不打算回家了,来回跑太累,假期又短。放假先歇两天,再见见朋友,7天也就过去了。”刘芳说,她内心其实很纠结,一方面父母很希望她能回家过年,另一方面,女儿还小,拖家带口的来回奔波也不方便。现在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生活也不容易,真是有点“恐归”了。(记者 福荣 实习记者 任东月)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