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观念变了”薛家湾海子塔村幸福生活渐入佳境
准旗薛家湾镇海子塔村位于薛家湾镇西南部,总面积76.3平方公里,辖12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总人口1139户2624人。什拉塔社是2015年该村打造的两个“十个全覆盖”工程示范点之一。现在的什拉塔社水泥路宽宽展展、青砖瓦房敞亮气派,处处干净整洁、树木成荫。说起“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村里的变化,除了新房子、水泥路、便民超市等等“硬件”,“最重要的是观念变了。”70岁的村民燕成厚感触颇深。
燕大爷是村活动室的管理员,“掌管”着330多平米活动室的钥匙。别看上午大家都在忙着干活,“下午,活动室就热闹了。”燕成厚唱得好山曲,活动室里文体娱乐设施齐全,村民们聚在一起,吹拉弹唱好红火呢。“村里打麻将、喝烧酒的少了,文明活动多了。”燕成厚说,“更大的转变是人人都开始讲卫生了。过去人们一出门就把垃圾随手倒,习惯到处乱堆东西。现在每家门口都有垃圾箱,住在远处的人家也拉着垃圾往垃圾池倒,都‘舍不得’往门口倒了。”
不光是传统的生活习惯变了,“产业发展”的观念也扎根了。燕成厚原来在信用社上班,现在有退休金,老伴有养老保险。家里的7亩地种上了松树苗。燕成厚家的房子是新维修的,宽敞、气派、舒适,比城里的楼房还好。“自治区王君书记来过我家,那是去年10月13日。”燕成厚对此记忆犹新,“王君书记建议我开农家乐饭店,这不,桌子、椅子,客人休息的房间,我都准备好了。以前觉得自己老了,享福就行了。‘十个全覆盖’让我有了干点事的心思了。可以让儿子媳妇回来做嘛。”
和燕成厚一样,村民燕建华一家也对发展乡村旅游十分上心。他家300平米的房子很惹眼,大门口钉着“十全美丽庭院”示范户的牌子。一家三口人,燕建华在外打工,去年挣了六、七万元。儿子在外工作,工资也不低。老伴儿勤快,不仅把自己家收拾的干净整洁,还在院里院外种花美化环境。“不能一家好,大家都好才真好。”她心劲儿高,要种花,还要用不同的品种和颜色拼出图案来。她说,去年新盖的南房可以开农家乐饭店,“我做的烩酸菜、米凉粉可好吃了。”“我家离农耕博物馆近,经常有大巴停着,那些来转的人可以来我家吃饭、休息。”提起发展乡村旅游业,她会认真地提出建议:“产业发展要配套,有个大项目带动就好了。”
美丽的村庄,光明的前景,幸福的生活渐入佳境。(孙慧 戴学东 侯勇)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