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流涌进新家园
——林区加快推进家庭经济发展
远远望去,一架架大棚错落有致,一排排晾晒架上摆满了黝黑的木耳、金黄色的滑子菇,到处呈现着丰收的景象。大棚内,紫莹莹的蓝莓挂满枝头,白色的猴头活灵活现,伞状的灵芝散发着诱人的灵气,滑子菇、黑木耳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吸引着前来参观考察的宾朋。
这是不久前笔者随同林区转型产业现场推进会与会人员在林区东部的克一河、吉文、阿里河等林业局,深入到林户转型产业发展基地看到的一幕。
食用菌产业如雨后春笋
发展食用菌产业,还得从阿里河林业局的齐奇岭林场说起。早在30年前,齐奇岭林场就开始零星地以户为主开展食用菌培植,现在一进入齐奇岭,家家户户的食用菌大棚、晾晒架和储存的堆积如山的锯末已经成了一道致富的亮丽风景线。这种当年培育当年见效,既经济又实惠的项目已经得到职工的认可。
随着内蒙古林业工会扶持困难职工发展家庭经济力度的加大和示范户的带动,阿里河地区培植食用菌的林户逐步增多,并向周边及全林区辐射。现如今,克一河、阿里河两个林业局分别建设了两条集科研、培植于一体,生产能力在400万袋的食用菌科技产业园区,从做袋、制菌、到向单位、林户辐射均一条龙服务。今年,阿里河局共培植各类菌包755万袋,新建食用菌大棚141架,杏鲍菇、平菇、猴头、灵芝、香菇等菌种长势良好。为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他们与大连泰和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以食用菌加工为主,野菜、野果为辅,年产1万吨的林副产品加工厂,不仅实现产销对接,提高售价,对林区东部食用菌产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克一河林业局重点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诺敏山”黑木耳7次在各级博览会、交易会被评为金奖和自治区绿色有机品牌的优势,培育了一批成熟的管理者、劳动者和“土专家”队伍,已发展食用菌培植户240户,产量由2014年的704.5万袋增加到1122万袋。今年,吉文林业局在贮木场场区内规划出1.36万平方米的场地,建立了21架大棚,培植了43万盘滑子菇,出菇率达到90 %。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林区培植黑木耳、滑子菇等食用菌达到 2千多万段(盘),已形成了“龙头+基地+林户”的发展模式和富民产业中短平快的龙头产业。
蓝莓产业形成规模
近年来,大杨树林业局通过引进、培植,其蓝莓种植已经发展到1500多亩,成为自治区最大的蓝莓产业基地,产品市场供不应求。蓝莓种植户已经达到42户120亩。曾有农户算过一笔账,平均单株产量1.5斤左右,按市场价每斤20元计算,收益是种植农作物的近20倍,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一大亮点。与此同时,他们研发的扦插苗木远销海拉尔、牙克石、莫尔道嘎等地。研发的从扦插育苗、种苗繁殖、田间管理到果子采收等一整套《高寒地区有机蓝莓栽培技术》,荣获呼伦贝尔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阿里河林业局大做蓝莓文章,引进瑞卡、齐伯瓦、北陆、杜克等蓝莓苗木27.1万株,建15个蓝莓示范大棚,种植蓝莓460亩,其中承包经营390亩。同时,他们对野生蓝莓资源进行了合理区划,设定野生蓝莓保护区2万余亩,实行果园化管理,通过平茬复壮当技术手段提高野生蓝莓的质量和产量。阿里河林业局职工马玉荣姐弟5人集资60余万元,承包100亩地种植3年生蓝莓7万余株,明年将进入盛果期。
畜牧养殖业方兴未艾
林区在抓好新型转型产业的同时,巩固好以往传统转型产业。金河林业局除了在冷极村大做冬季旅游文章外,又陆续从芬兰引进北极狐养殖,现已经发展到6万余只,年产值达到4000余万元。职工王志权有10年的养狐史,由最初的32只发展到现在120只,累计生产狐皮2000多张,安置再就业5人,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以绰尔林业局为龙头的畜牧业养殖,已经成为一项成型的富民产业。他们成立了畜牧业养殖协会,为养殖户无偿提供技术与资金扶持,指导职工科学发展森林畜牧业,现有规模以上的养殖户380多户,拥有牛羊存栏量1.6万多头(只)、马匹4000余匹。4月1日停伐后,他们多次召开转型产业推进会,并组织考察团去黑龙江亚布力等地参观学习,现在正在建设“畜牧交易市场”,为养殖户和销售商搭建合作交易平台。
如今,林区共有养殖户1500多户,饲养牲畜 7万余头(只)。
北药种植扎根林海
早在2009年秋季,在开展生态移居、扩大森林无人区面积的同时,绰源林业局就将原翠岭、青岭两个林场撤并拆迁到局址,将原场址平整出300多亩土地,引种亳州白芍,由翠玲林场负责进行高纬度高寒地区生态栽培实验和对本地赤芍进行野生驯化。2013年秋季,他们对4年生赤芍和白芍进行部分起收对比,本地野生驯化的赤芍每株产量在2斤左右,引种的白芍比亳州本土的长势还好得多。
2012年,绰源林业局在局址北面棚改拆迁区旧址驯化培育返魂草55亩,在距局址15公里的美良河沟系建起了返魂草育苗基地20亩,试种林下参、元参、桔梗、黄芪、黄芩、白鲜皮等中草药50亩,均获得了成功。此后,他们发动职工采集野生赤芍根10万株、白芍5万株、野生返魂草根20万株。并从翠岭北药培育基地挖出10万株白芍,利用乌塔公路局址出入口位置40亩林地建设林药间作示范基地,林上种云杉,林下种芍药,将中草药业确定为今后一个时期的转型立局产业和职工致富重点项目。
林区东部吉文林业局的野生五味子的保护和发展、阿里河林业局的珍贵树种培育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
生态林业充满生机
阿里河林业局大力发展榛子产业,采用本地野生榛子移植和引进野生榛子育苗种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014年完成野生榛子营造林1.25万亩,当年成活达到验收标准,得到中国林科院和黑龙江省林科院专家的好评。今年计划营造榛子林1万亩,现已经完成5000亩。他们还培育100亩160万株实生苗,同时区划管理集中连片的野生榛子1.4万亩。在经营上采取林业局与各单位、各部门签订榛子造林责任状,逐级落实责任。根据实际支出给予一定补贴,5年后承包者只需要缴纳少量的承包费,经济效益归己。由于体制、机制到位,职工积极性高涨,大田里绿油油的榛子苗长势喜人,待定植到大山后,不仅能够提升生态效益,而且榛子作为高档坚果其经济价值也十分可观。
2012年,绰源局发动职工在育林林场打造经济林,移植并驯化野生山丁子1000亩2.2万余株,新育山丁子幼苗5万余株。今年又培育山丁子幼苗15万株,移植1.5万株野生玫瑰。组织职工把5万株2年生的山丁子大苗定植到周边的山上,形成7万株的经济林规模,并无偿转让给职工经营。这一项就足以让管护所的百余名职工自给自足了,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目标不再遥远。
生态旅游健康发展
目前林区北部、南部、东部三大旅游板块已经成为朝阳产业,前来旅游度假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旅游业带动了家庭经济产业的发展,林区职工纷纷做起了旅游文章。有的职工在所在单位工会组织的帮扶下办家庭旅游宾馆、开旅行社、带团接待游客实现了增收致富,一部分职工靠在各旅游景区景点卖林区特产,脱了贫致了富。
今年39岁的阿尔山林业局职工郑昌志,带领3名困难职工承包了阿尔山市哈达宾馆,宾馆共有套房3间、标准间23间。刚刚接手,资金周转不灵,林业局工会的为他无息贷款20万元,帮助他的宾馆步入正常运营轨道,短短几个月就实现50万元的销售额。他又兼做旅行社,同时安排3名专门学导游的林场困难职工子女就业。仅去年旅行社接待游客1700多人,纯收入达到10多万元。
据统计,仅莫尔道嘎林业局依托旅游产业发展家庭经济增收的职工就达200余户,涉及家庭宾馆、饭店、旅游产品销售加工、林下产品采集,特色产品种植、养殖,个体出租、娱乐、特色礼仪服务等多种行业,安置就业人员近1000人。目前,莫地区仅山野货销售家庭经济户就有100多家,平均每户年收入超过3万元。共有大小家庭宾馆、旅店80余家,床位近5000张。特色餐饮饭店50多家,可同时接待近1000人就餐;每天最多可接待游客近万人。去年全地区接待游客量超过20万人次,实现了企业效益与职工利益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