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水浇地,啥年景都不怕!”
正值秋收大忙时节,达茂旗小文公乡东拐子村孙富财家的院子里每天机器轰鸣,将收割回来的葵花进行机器脱籽。
孙富财的葵花,亩产与过去相比增加了一倍还多,“这多亏了政府把旱地给我们改造成了水浇地,有了水浇地,啥年景咱也不怕!”孙富财高兴地说。
孙富财今年分别种了60亩葵花、20多亩马铃薯、20多亩荞麦,其余的20多亩旱地种了红皮小麦,仅葵花一项就能纯收入5万多元,加上其他几项作物的收入,稳稳达到10万元。
“这在2011年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过去种地就得看年景,年景好了一亩葵花产100公斤就了不起了,年景不好连50公斤也产不了,遇上旱得厉害一年就白种了。”孙富财感慨着。
小文公乡是达茂旗相对偏远落后的一个乡,可如今年收入能突破10万元的农民比比皆是,这都是得益于达茂旗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国土资源整理项目。近年来,达茂旗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国首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的机遇,连续组织农田水利大会战,发展水浇地32万亩,建有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6座,塘坝1座,引洪工程17处,累计打灌溉机电井3780眼。
依托丰富的水利资源,达茂旗还涌现出了一大批“种田能手”。乌克镇清水湾新村的张万林就是其中一位。因为他种的70亩马铃薯,在全部使用农家肥的情况下,亩产再次突破了4000公斤,成为全旗范围内名副其实的马铃薯种植能手。
“能有这么好的收成,关键还是归功于政府给我们建了水库,让我们有旱涝保收的水浇地。”张万林提到的水库,就是建在村子北面的清水湾水库,保灌面积1500亩,惠及清水湾新村100多户农民,让这片十年九旱的土地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制约。
“政府不仅让我们种上了水浇地,还引导我们用上了滴灌。”张万林又兴奋地讲述了滴灌给他带来的实惠,“省水、省电、省劳力,过去大水漫灌1亩,现在能浇5亩,每浇1亩地,电费能节省近三分之二。我现在一个人轻轻松松一天能浇30亩地。”
如今,达茂旗滴灌面积已经从最初的5万亩扩展到了目前的20万亩,占到全旗总灌溉面积的60%以上,惠及1.5万户、4万多农牧民。(记者 王国英)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