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临时停车位容不下日益增多的私家车

13.03.2015  10:35

  原标题:“有限”临时停车位容不下日益增多的私家车

  ●10日17时30分,三中附近交通拥堵不堪本报记者穆磊摄影

   学校门前如何不再堵?

  近日,呼市交管支队车辆管理所发布数据,截至2015年2月26日,呼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80万辆,机动车驾驶人突破90万人。呼市主城区道路资源并没有扩充,“无限”的车与“有限”的路供需矛盾日益严重,尤其是上下学高峰期,学校周边成为“重灾区”。如何缓解矛盾激化,考问交管部门与每一位交通参与者。

  调侃:上下学期间校门口实行“临时交通管制”

  鼓楼立交桥处于呼市交通“枢纽区”,因临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且周围学校商场集中,无论交通高峰与平峰,车流量均较大。满族小学、关帝庙小学、三中临近分布,上下学时交通拥堵现象格外凸显。学生家长不满交管部门施划的临时停车位数量,建议继续增加。但昭乌达路为双向6车道,交通承载力已到最大化,又该去哪里再施划停车位呢?

  10日17时左右,在呼市三中附近,记者看到,从书院西街至东关帝庙街停了近150辆车,部分车辆直接停在路中间。鼓楼立交桥附近道路狭窄,加上车辆占道,由北向南行驶的车辆只能占用内侧车道缓慢行驶。

  在书院西街、粮饷府街、三中北巷两侧,都规划了空闲的临时停车位,可已经所剩无几,部分车辆直接占用机动车道停车。

  记者粗略估算,三中附近,包括小街巷内的车辆就有近400辆。“孩子18时放学,我17时就要到这,要不就没有停车位了。”市民周女士说。

  18时30分至19时,车辆陆续驶离三中附近,19时20分左右,鼓楼立交桥交通较为顺畅。

  出租车司机冯晓龙有个行车惯例,每天17时至18时,他尽量避开九州商厦附近。“太堵了,在放学高峰一旦进入昭乌达路鼓楼附近,最少得半个小时才能到内蒙古人民医院,出租车司机开车时不时调侃道,每天17时至18时,鼓楼立交桥实行“临时交通管制”。

  11日,记者分别走访了农大附小、农大附中、秋实中学、南门外小学,放学时附近车满为患。17时30分至18时,大学东西街、学苑东西街堵车严重。记者看到,大部分家长开车接送孩子,只有极少部分家长乘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接送。

   临时停车位有限附近停车场空闲

  新城区交管大队博北岗中队长王利民表示,呼市的车辆与日俱增,但市区道路没有太大变化。学校属于特殊单位,人与车流动性较大,交管部门只能劝导家长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文明行车,缓解交通压力。

  现在书院西街、粮饷府街、三中北巷两侧都规划了临时停车位,预计有近600个。但这里学校集中,接送孩子的车辆已达8000辆,施划临时停车位要看道路资源而定,昭乌达路附近街道狭长,如果再施划临时停车位,小街巷将面临无法行车的局面。

  新城区交管大队三中队中队长包青山表示,目前,辖区内北垣小学学生近2900名,接送学生车辆就有近1500辆。北垣街道路资源有限,上下学时,交警采取“即停即走”的原则,而且附近如呼伦路公铁桥两侧辅道、铁路游泳馆、盛业楼下以及四川会馆门前均有停车位,但部分家长只想就近停车,才造成交通拥堵情况。

  记者了解到,这四处停车场停车位早晚较空闲,盛业停车场王姓员工表示,这里大部分全是商户车辆,很少看见接送学生的车辆停放。道路资源是有限的,只能建议出行者文明出行或将车停放至学校周边停车场后步行,各个辖区学校错峰开门,缓解交通压力。

   “双压”下如何缓解供需矛盾?

  呼市交管支队科研科科长赵琪成表示,呼市道路资源有限,但车辆数量却增长迅速,交管部门在各所学校门前增设“护学岗”、热熔震荡减速带,或实行临时交通管制来缓解上下学期间的交通压力。但创造和谐交通,不仅靠交通管理部门,还要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文明行车素质,另外也需要其他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才能缓解和改善目前交通状况。倡导绿色低碳环保出行,建议车辆“即停即走”、建议校方早开大门,错峰出行,这些都是不错的出行建议。

  同时,还应该尽快统一车辆停放管理部门的职权。赵琪成介绍,目前,呼市静态办管理道牙以上车辆停放问题,道牙石以下归交管部门管理。两部门职能手段不一致,处理停车问题想法也各有不同,所以应该将停车管理权统一由一个监管部门监督执行。(记者穆磊)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