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变“生意圈”“熟人经济”遭吐槽
支持朋友生意无奈被“熟人经济”
正是因为朋友圈生意的特殊性,不同于以往传统交易的消费现象频频出现,市民窦女士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在刷朋友圈的时候发现,她的一名大学同学正在朋友圈里卖面膜,她只是默默地点了个赞。可几天后,窦女士的这位同学主动给她发来消息,让她帮忙把卖面膜的信息转发一下,出于同学的情义,窦女士一口答应了下来,后来又觉得同学做生意,情理上应该支持下,于是她自己又在同学这里买了两盒面膜。“因为我一直都习惯用一个品牌的面膜,所以从同学那里买了面膜我也没用,一直在家里放着,后来给了邻居家的女孩,可她用完却过敏了,弄得我十分尴尬。”
事实上,与窦女士有类似经历的人并不少见。因为朋友圈里最注重的是大家之间的朋友情义,而情义在经济活动中往往让消费者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
买家遭遇“杀熟”吃“哑巴亏”
采访中不少市民都表示,朋友圈生意中出现的“熟人经济”现象,都是和情义有关。比如,只要是朋友在卖的东西,首先会考虑在朋友那买,即使不买,也会帮着转发商品信息。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市民谢女士向记者讲述了这样的经历,她在朋友圈中的一位朋友处那买了一个背包,可没用两天包带就断了,如果这是在正规店内购买肯定很容易就可以解决,但在朋友圈里可就难了。谢女士不想因为200多元钱与朋友发生不愉快,所以她最后选择了默默接受。“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只能自己吃“哑巴亏”,有这一次之后就没下次了。其实不仅仅是维权难的问题,在朋友圈买东西,由于熟人的关系,讲价都不方便,而且现在大家都知道,很多人做生意都喜欢‘杀熟’,因此大家能不在朋友圈买东西就别买,因为这‘熟人经济’太坑人了。”谢女士称,朋友圈购物“杀熟”现象频频出现,消费者承担着很大的购买风险,而且维权很难。
对待朋友圈做生意的现象,也有一部分人坚决拒绝,采取了谁发商品广告就屏蔽谁。这些人认为,朋友圈应该是朋友之间分享生活和工作状态的地方,是朋友之间保持关系和交流的平台,如果把它当成做生意的平台,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记者恺鸣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