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民新牧民的故事】李茂祥:在家门口谋了一份稳当活儿
李茂祥:在家门口谋了一份稳当活儿
李茂祥正在清扫村里的街道。 本报记者 郝飚 摄
每天早上8点,家住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的李茂祥都会准时出门,穿好工作服,拿起大扫帚,骑上印有环卫字样的电动三轮车,就这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我每天的任务就是保持村口到村委会这段路的干净整洁。”李茂祥说。今年66岁的李茂祥是村里的环卫工人,自去年10月份上岗以来,维护村里的环境卫生成了他生活的日常。在村口,李茂祥拿起扫帚认真地扫了起来,不一会儿功夫,路面被清扫的干干净净。
在王元地村,共有9名村民像李茂祥一样当起了环卫工。去年以来,“十个全覆盖”工程让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排排崭新的房屋鳞次栉比,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达。村庄在变美,维持是关键,为此海勃湾区为每个村都引进了环卫公司,并吸收当地村民当环卫工人。李茂祥告诉记者,听说村里要招环卫工人,原本已经领上养老金的他还是第一时间报了名,“坐在家里闲的待不住,而且这份工作不算太累,工作地点就在家门口。”现如今,李茂祥每月都能领到1640元的环卫工人工资,再加上1000多元的养老金,他笑称自己挣上了双工资。
对于环卫工这份工作,李茂祥认真对待,每天7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他总是按时到岗,从未倦怠。在清扫路面的同时,树坑、田间地头的垃圾他也会认真清理干净。“能有这份工作,还是要感谢‘十个全覆盖’工程带来的变化。”李茂祥说。以前的王元地村就算有了环卫工人也没法工作,家家户户门口的黄土路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整个村庄没有垃圾桶,村民都养成了随意扔垃圾、倒泔水的习惯,环境卫生治理难度大,整个村的村容村貌和现在相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下。现如今的王元地村,一幅幅印有乡风文明的宣传画、标语随处可见,垃圾扔进垃圾桶,泔水倒进自家的下水道,文明之风盛行于乡间。李茂祥当环卫工之余,还成了村里的环境卫生监督员,看到有村民乱扔垃圾他都要上前去劝导。 这份家门口的稳定工作让李茂祥感到很满足。(本报记者 郝飚)
【记者手记】
从脏乱差到净亮美,“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改变的不仅是这个区贫县的村容村貌,也在悄然间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更多发展致富的机遇。从观望到行动,当地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他们决心用勤劳的双手打拼出自己的新生活,马三红是“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后我区无数农民积极主动奔小康的一个缩影,记者祝福农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