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一村一品":北槽碾村鸡崽崽让农民们挣了钱

02.11.2015  12:29

   作为内蒙古革命的发源地,为缔造新中国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老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等原因,相当一段时间却成为落后发展的代名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革命老区发展情况如何?近日记者进行了专题采访。

  资料图

  “得胜沟中红旗扬,公山湾里战歌响。人民支前故多,至今犹记韭菜庄,烈士忠骨遍山岗,青山血染飘芳香。领袖亲创根据地,老区精神万代彰。”这首歌谣从北到南囊括了呼和浩特市大青山沿线几个知名革命老区的抗战故事。由毛泽东同志亲自部署创建的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是晋绥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武川县德胜沟,作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指挥部,这里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作“小延安”。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截至2013年底,呼和浩特市所辖9个旗县区中,仍有6个是革命老区,即武川县、土左旗、新城区、赛罕区、和林县、清水河县;另外还有26个革命老区乡、镇,218个革命老区村。

  据2012年统计显示,当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361元,而老区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却只有5480元,武川县、清水河县的老区村人均纯收入更是处于国家和自治区贫困线以下。全市12.1万低收入人群大部分在革命老区,究其原因,用清水河县韭菜庄乡党委书记李军的话说,一是产业结构比较滞后,二是靠天吃饭。

  靠天吃饭的确是很多老区村民的生活生产现状。因为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山区,山大沟深的地理优势便于当年作战,却也成为如今当地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针对不同地域特色和发展实际,为老区村注入新动力,改变老区人的意识和观念,带动他们共同致富,多年实践让老区促进会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即实施推进“一村一品”工程。

  “一村一品”是指以村为基本单位,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使一个村拥有一个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业。

  5年前,在外打拼多年的清水河县北槽碾村村民李玉华,返乡发展养殖业,在当地注册成立了永和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乡亲们一起养殖雏鸡和仔猪。李玉华告诉记者,由老促会给合作社补贴,每只鸡苗13元,只向农户收3元钱。

  听说老促会能以资金补贴的形式,让农户得以低价购进雏鸡和仔猪,村民翟瑞德便想发展养殖业,于是去年以不到100元的价格购进了30只雏鸡,到年底除去养殖成本,他的每只鸡纯收入达30元。

  “孵化出鸡苗全部放在农户家里养,长成后卖不了的合作社统一给包装销售。”李玉华说。

  “合作社投入一部分资金加上老促会扶持一部分资金,再加上合作社带动农户的发展,这样就等于我们把资金扶持到农民身上。‘一村一品’的扶贫模式,把产业模式转移到以养殖业为主,改变了过去靠天吃饭的局面。”清水河县韭菜庄乡党委书记李军说。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