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奕者重在谋势——来自呼和浩特新城区的调查报告

21.11.2014  22:34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口密集、空间狭小,工业一直是经济发展的短板。

  决策者们意识到,在制约因素不可改变的情况下,只有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形成竞争优势补足短板。转型升级、提升工业园区的发展质量,对新城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善奕者,谋势。走“专、精、特、新”产业发展道路、实现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应时而生并付诸实践。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8337发展思路,新城区全力打造鸿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后劲。”呼和浩特市委常委、新城区委书记刘惠说。

  从“两条裤子”到五大产业

  2001年成立的鸿盛园区在最初发展的10年中,以服装、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规模小附加值低,直到2010年,园区内每亩产值平均不到1万元,税收贡献最低的每亩仅2000元。

  鸿盛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云海峰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园区开工奠基时,只有西远服饰和威尔浪等四、五家服装企业落户。由于缺乏大项目支撑,全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7.8亿元,在新城区全部现价工业总产值中只占到9.33%。本应是经济龙头却抬不起头,鸿盛园区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鸿盛园区是两条裤子起家。”刘惠幽默地说。“依托新城区人才、科研、技术的区位优势,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科技新兴工业,才有可能让这1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寸土寸金。

  事实上,转型升级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新城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谋篇。

  2008年12月,呼市对全市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了布局和定位,鸿盛园区被定位为高科技研发园区。

  2009年3月,鸿盛园区被国家工信部确定为呼包鄂地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实验基地,打开了园区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大门。

  2011年8月,新城区请来中国社科院的专家团队把脉园区产业规划。明确了园区大力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科技、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产业项目。

  随着产业规划的日渐清晰,鸿盛园区从招商引资转向了选商引资,一批高新科技企业纷纷落户园区。

  这个当年靠两条裤子起家的工业园区破茧成蝶,走上了以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科技、文化创意、总部经济五大产业支撑的高速路,并日益显现出高科技、大项目的聚集之势。

  到今年,园区已入驻企业87家,其中高科技企业达到49家,占园区半壁江山。拥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F-12高强有机纤维是鸿盛园区引进项目的代表。F-12高强有机纤维是当今世界三大高性能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飞艇以及民用领域。目前一期生产线建设已经完成,并投入试运营,年产高强有机纤维50吨。公司总经理李九胜介绍,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以实现纤维产值2亿元,加上配套纤维制品等产品收入,年收入可达3亿元。

  作为中国联通全国两大云计算基地之一的中国联通的西北云计算基地,去年7月也正式落户鸿盛园区。目前一栋数据楼和油机楼的主体工程全部完成,正在安装机架,今年6月用户数据设备安装完毕后即可投入使用。这个投资123亿元的云计算项目主要建设通信枢纽、IDC数据中心、EDC数据中心等,预计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项目建设。届时将有大量互联网信息服务商入驻,带动新一轮电子信息产业大投资大发展。

  在一家家高新技术企业里,看到的都是整洁有序的车间,自动化操作的流水线,这些企业的背后无不与高新技术有关。2013年,预计园区工业产值可达40亿元,增长率超过300%,税收突破亿元大关。

  橄榄枝伸向真人才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刘惠坦言:“随着高端产业的发展人才缺口越来越大,特别缺少在高新产业领域能够领兵打仗的科技将才和管理帅才。

  在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鸿盛园区也在不遗余力聚人才谋创新。

  前不久,内蒙古中英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在呼和浩特签约成立。这一实验室是在内蒙古银宏干细胞生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建立的“内蒙古干细胞生命科技产业化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基础上,与英国CTL、中源赛尔(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建设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生物产业实验室。

  新城区经信局局长、鸿盛园区党工委副书记要彩霞介绍,这个实验室引进了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干细胞生物学家马丁·伊文思的“自体外周血中胚层基质细胞治疗心脏衰竭等疾病的临床应用专利技术”,并以此为主要研究内容。这是呼市第一个与国外高端企业和人才合作建立的跨国实验室,标志着鸿盛园区在推进产学研合作、引进聚集高层次人才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搭建项目合作引才、紧扣发展重点选才、重点发展大力聚才,鸿盛园区逐步形成政府搭台、园区承载、企业合作的人才发展模式,为企业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现在,园区已建立起入园企业人才管理系统,随时监控企业人才需求变化。

  2010年,园区向中国农业大学工学博士方胜伸出了橄榄枝,如今,方胜已成为内蒙古金三角光纤科技有限公司的领军人物。在他的率领下,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企业正逐步成为行业龙头企业。

  目前,园区麾下已聚焦博士后2名、博士18名、硕士28名、高级工程师8名、工程师5名、教授级高工及高技工人才18名。他们与方胜一样,正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里的骨干力量。

  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了,人才引进了,如何搭建最适宜企业和人才成长的平台?在全国省市自治区中,我区是少数没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地区之一。瞄准这一空白,鸿盛园区抢先布局,将内蒙古大学科技园引入园区,这一步凸显出重要的战略意义。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029亩,预计总投资51.5亿元。目前,已完成8栋楼约22万平方米的主体工程,作为科技园重要组成的首座企业孵化器预计7月投入使用。

  “大学科技园的核心任务是将高等院校的智力优势与地方的特色产业和其他资源优势相结合,建成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域经济提供支撑。”要彩霞信心满怀地说,“十二五期间,鸿盛园区将全面完成大学科技园建设,并建成对外辐射强、对自治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令人欣喜的是,内蒙古工业大学、大唐国际共同合作建设的自治区工业技术研究院、从事机器人研发的北京赛佰特科技有限公司和自治区重点软件企业内蒙古华昕立合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准备入驻内蒙古大学科技园。同时大学科技园还征集到了蒙草抗旱项目、动物疫病防控项目、全国最大的有机产品基地项目等多项可转化的重点科技项目。

  从传统产业到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鸿盛园区正在经历着一场结构转型升级的攻坚战。战役的最终结果已清晰可见——这里即将成为自治区新兴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到十二五末,园区产值将有望超过百亿元。(王静宇 贾永强)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