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后旗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见闻
双庙镇五丰村一角
自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杭后的“一张蓝图、两种模式、四个结合、五大举措”的“1245”工作法,成为了全面推进工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奏响了乡村变化的强音,绘就了一幅又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规划设计 彰显特色
走进沙海镇南园新村,总会看到路旁、院前植满绿树,凉亭、健身器材间隔而立,文化广场动感的音乐此起彼伏,分不清是村庄还是公园。闲庭信步在这样的美景之中农民自然喜不自胜。作为全市乃至全区的示范村,从贫穷、破烂到民富、村美、产业兴,演绎了跨越式的发展。
科学规划是促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见实效的保证。杭后旗委政府把指定完善规划作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要前提,立足旗情对全旗115个村(分场)分类排队,按照“提升南片、打造北片、点线结合、环线成景”的思路,投资3.4亿元,以黄团路、陕青路、312省道为主轴,实施沿线67个村的工程,集中力量打造南片百公里环线示范闭合圈和头道桥镇产村一体的旅游示范闭合圈。以彰显乡村特色为原则,按照各村自然禀赋、产业基础、交通区位等,将村庄分成新建村、改造村。确定的新建村统一规划建设,打造特色村庄,实现绿化、亮化、文化活动广场、垃圾点、公厕等便民要素全覆盖;改造村本着因地制宜因需施治的原则进行改造,追求实效,不做表面文章,建成环境整洁、出行畅通、绿树成荫的新村。两种类型各有特色,但一个不变的主题就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计划3年投资7.6亿元建设115个美丽河套样板村。到2015年底,计划建成103个村;2016年实施12个村。
完美结合 别具一格
走进双庙镇五丰村,已经见不到曾经贫穷落后的影子。旧电网改造了,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村里建了卫生室、433平米的村活动室和6000多平米的文化休闲广场,配套健身器材10余套。村庄美了,产业也一定要强,“三到村三到户”扶贫羊帮助村民发展起了养殖业……“以产业化立村、以畜牧业富村”的“十个全覆盖”发展路子越走越宽。
串起珍珠变玉盘。无论是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还是产业发展、扶贫开发,在杭后都能与“十个全覆盖”工程相结合。杭后从优化人居环境入手,集中开展村庄绿化、道路硬化、房屋美化、院墙靓化等工程,坚持建新村与抓产业并举,围绕落实“8337”发展思路和争当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排头兵,各镇村立足产业优势,建基地、扩规模、抓品牌,强化产业支撑,努力建设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河套农村新样板。立足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旗的实际,实施精准扶贫,优先在贫困村组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同时实施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到2017年让15700多贫困人口脱贫。全旗将建成115个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美丽新村,努力实现“点上亮丽、线上美丽、面上壮丽、乡村秀丽”的既定目标。
措施得力民心所向
组织领导、群众参与、资金捆绑、长效管理、加强考核这五项措施的落实不仅促进了工程的实施,更是让群众心服口服。大家都说:“十个全覆盖”盖在了群众的心头上。
走进任何一个“十个全覆盖”工程点,总会看到旗、镇干部的身影,或者是察看施工情况,或者协调工作。“干部们给我们监工,我们还有甚不放心的了。”村民们都这样说。记者了解到,除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外,杭后特别下设了10个专项推进组统筹协调工程的组织实施,创新性的形成“四联四进双创建”党建新模式。明确每个旗委常委指导一个镇、联系一个村,每个镇和旗直各单位领导指导一个村、联系一个村民小组,每个村干部指导一个村民小组、联系一个农户。形成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分管领导牵头负责、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工程实施中,杭后坚持农民的锣鼓农民敲,把决策权交给群众,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规划设计农民议、筹资标准农民定,引导农民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由被动实施到主动争取、由袖手旁观到积极参与的“三个转变”,使农民正在成为建设的主体。
都说资金是发展的瓶颈,在杭后财政资金“补”、发动群众“筹”、项目资金“捆”、包联单位“帮”、施工企业“垫”、外出人士“捐”的“六位一体”的投入机制让资金问题迎刃而解。今年,头道桥镇泰升集团总经理高秀存,个人出资6万元资助民建村建设,蛮会镇红星村农产品流通协会自发捐款10万元修筑危桥,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彰显了示范带动作用,在全旗形成支持“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强大合力。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