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旗:做实文化功 打好惠民牌
每天傍晚,杭锦旗街头巷尾的广场上便会响起欢快的音乐,有人健身,有人跳舞;文体活动室有人借阅图书,有人打乒乓球。和谐图景演绎着绿色的畅想,浸润新的希望……
在杭锦旗,像这样的文化惠民活动每天都在上演。近年来,杭锦旗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旗的目标,立足服务群众,突出本土特色,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做实文化功,打好惠民牌。
以惠民为核心全力发展“大文化”
近年来,以文化惠民为核心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杭锦旗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盘子”里,文化发展始终摆在重要位置。
保障经费投入,加大文化惠民发展。2015年上半年,在经费紧张的条件下,本着优先发展文化的思路,杭锦旗文化局共投入80.1万元用于文化惠民工作。其中,辅导文艺队、扶持文化户、开办培训班等共投入5万元;扶持优秀文艺队参加市内外演出、电视台录制、播放文艺节目等投入9.8万元;更新乌兰牧骑乐器设备、演出服装、道具以及选派优秀演员到外地学习投入12万元;开展元宵节室内外系列活动投入30万元;录制“鄂尔多斯古如歌”专辑及宣传投入6万元;购置流动舞台,更新改善基础文化设施投入7.8万元;文化产业调查摸底、自治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投入1.2万元;“三到两强”联系社区图书、文艺队道具、服装投入3.5万元;开展文化下乡、免费送书及“世界读书日”文化活动等投入4.8万元。
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去年以来,杭锦旗以“惠民、便民、利民”宗旨,将重大节庆文化活动与常态化文化活动相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继续打造了“珠拉格(马奶)节”、“杭锦文化日”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阿拉腾敖包”蒙古族农牧民诗歌大赛、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蒙古族传统手工艺品暨民族食品展览展销会以及传统那达慕三技体育比赛等活动,不仅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而且深受外地游客的欢迎,扩大了文化活动品牌的宣传效应。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了室内、外八个系列主题活动,其中民间文艺队演出7场次,乌兰牧骑专场演出1场,发放灯谜奖品5000余份,极大地丰富了群众节日期间文化生活。开展文化大下乡活动。去年以来,杭锦旗文化局共开展“和谐杭锦,文化惠民”文化下乡、“百团千场”下乡演出、进社区演出活动60余场次,免费送图书3000余册,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份,播放科教影片20余场次,累计受益人数达6万余人。在“百日消夏”广场文化活动期间,组织全旗12支文艺队在广场举办“杭锦旗首届嘎查村、社区文艺队会演”共12场,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调动了民间文艺创作人员的积极性。
扶持民间文艺团队发展。杭锦旗采用在资金上扶持和政策上支持相结合的办法,鼓励和推动了民间文艺团队发展。一是通过重大节庆日、重要文化活动期间组织民间文艺队进行有偿表演的方式,刺激助推民间文艺团队的发展。去年以来,杭锦旗文化局共组织民间文艺队演出活动200余场次。二是精选优秀民间文艺队通过录制节目等措施扩大对外宣传。今年,杭锦旗选出伊和乌素苏木“玛拉沁”民族艺术团任主演团队,录制了“和谐伊和乌素——梦中的草原”文艺节目。目前,全旗已经注册成立的民间文艺队有37支。
文艺辅导惠及基层。2014年以来,杭锦旗文化局加大了基层文艺辅导力度,先后深入全旗各苏木镇、各社区开展舞蹈、乐器、调音设备操作等文艺辅导达60余场次。举办了全市第二届农牧民扬琴培训班、首届农牧民四胡培训班和首届“乌仁堂奈”扬琴、四胡、三弦、笛子四大民乐培训班,并邀请了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相关专业老师专门授课,为全旗农牧民乐器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培训受益人数100余人。
文化产业建设兴起。杭锦旗文化局对全旗文化资源存量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详细了解了全旗文化产业企业经营现状,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提供了依据;完善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了民族文化产业,推进了伊和乌素锡日摩仁马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加大了对蒙古族服饰、头饰,达西木格,馓子和民族工艺品制作的诺民塔拉文化产业园区的宣传;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继续培育壮大朔方郡、乌兰阿贵石窟、霍洛柴登古城遗址、菩提济渡寺、黄河三盛公等旅游文化产业。目前,全旗共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160多家,从业人员136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