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向北开放的桥头堡

26.11.2015  14:36

  “十二五”期间,我市进出口贸易总值100.4亿美元,包头海关监管进出口货运量1627.7万吨,满都拉口岸进出口货运量128.9万吨,包头海关征收税款入库数33.72亿元。一串串精彩的数据,彰显出“十二五”期间我市对外开放的丰硕成果

  初冬的清晨寒意十足,满都拉口岸又迎来忙碌的一天。从蒙古载着进口货物的车辆进入进境通道,经过检查后停在监管场所内,报关、缴纳进口关税、查验货物、放行……整个流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十二五”期间,我市进出口贸易总值100.4亿美元,包头海关监管进出口货运量1627.7万吨,满都拉口岸进出口货运量128.9万吨,包头海关征收税款入库数33.72亿元。一串串精彩的数据,彰显出“十二五”期间我市对外开放的丰硕成果。

  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对外交往和经贸合作的桥梁。“十二五”期间,满都拉口岸从双边季节性开放的公路客货运口岸,一跃成为常年开放的客货运公路口岸。

  我市投资1.39亿元,先后建成满都拉口岸综合业务楼、联检楼、检验检疫查验场所、边检中队营房、海关监管场所、电子卡口、“一关两检”独立监控系统、红外警报系统。今年口岸将启用“五进五出”货运专用通道的“两进两出”通道,届时口岸过货能力将达到每年500万吨以上,全部启用将达到每年1500万吨以上。

  为培育壮大口岸经济,拉动地区经济发展,我市规划了11平方公里的满都拉口岸国际物流园区。在2012年投资2亿元的基础上,2014年以来又投资4000万元,建成1座静态储煤量10万吨的封闭式仓储大棚。

  今年,园区的发展再上一层楼,引进国储能源集团启动了口岸铁路综合物流园区和口岸铁路装车基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3平方公里商贸物流园区,建设以互市贸易区、保税区、商贸中心、汽车服务中心等为主的商贸园区。

  满都拉口岸大踏步的跨越,也促进了满都拉城镇的发展。立足发挥对蒙开放的窗口作用,满都拉城镇围绕“草原丝绸古镇,中蒙俄欧商贸要道”的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编制满都拉口岸与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2014年开工建设了商贸中心、汽车服务中心等。

  “十二五”期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包头国际陆港主动出击,采取调整物流运输组织方式等措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物流市场。与此同时,分别在鄂尔多斯、乌鲁木齐等地开设分公司,完善物流配送网络。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内的公路港建设更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引进物流公司35家,日进出货量5000吨。

  在“引进来”的同时,包头还大胆鼓励企业“走出去”。北方创业公司研制开发的埃塞俄比亚铁路货车系列共中标埃塞俄比亚10种车型1100辆,苏丹守车15辆;北奔重汽面对进入俄罗斯市场准入门槛高、认证难的局面,积极寻求与俄的合作开发。

  作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市对外投资也取得了新突破。截至今年8月份,我市在俄蒙投资企业共计10户,投资总额4166万美元,通过积极参加2015年内蒙古-蒙古国投资贸易合作洽谈推介会等活动,签约项目5个,签署协议及合同2.95亿美元。

  春光烂漫蝶满枝。回眸这5年,我市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站在新起点上,我市将以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开放,着力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