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林业局六项举措扎实推进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林业厅政府网12月15日讯 2015年,包头市林业局紧紧抓住国家和自治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深入贯彻《包头市湿地保护条例》,采取六项措施扎实推进湿地生态保护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做好湿地保护、湿地资源调查核实工作。结合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普查数据,组织开展全市湿地资源状况调查核实工作,对全市范围内的河流、水库、塘坝、养鱼池等分别调查取样,全面掌握包头市湿地资源现状以及保护管理情况。
二是实施湿地恢复建设项目。在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小白河片区、昭君岛片区和腾格淖尔湿地,完成巡护道路维护50公里,实施湿地植被恢复及护岸林绿化1050亩,泥沙清淤20700立方米。购置相应的定位仪器和检测设施设备,对湿地水文动态、水质变化动态情况,野生动植物种类和种群数量变化、湿地土壤情况等进行检测。积极申请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项目和湿地保护奖励项目,目前,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项目和东河区政府湿地保护奖励项目已通过国家林业局批准。
三是扎实开展湿地科研监测工作。针对包头境内黄河湿地沿线的不同类型特点,在23个采样点组织开展了黄河湿地水质监测、土壤调查和植物调查工作。
四是开展湿地鸟类监测工作。我市湿地鸟类以候鸟为主,每月中旬在临近城区的包头南海湿地及沿黄湿地小白河段、土右旗等地开展湿地鸟类监测工作,重点监测湿地鸟类的种群和数量。监测显示,3月份为我市候鸟种类最多、集群最大时期,今年天鹅过境数量达到近万只。
五是开展湿地巡查,加大湿地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包头市湿地保护条例》和《包头市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认真履行对湿地的监管和保护职责,严厉打击随意侵占、开发湿地、违规放牧、电鱼等不法行为,集中查处了南海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烧荒案、南海子自然保护区湿地填埋案等一批破坏湿地资源违法案件。
六是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向社会广泛地宣传了湿地有关知识和保护湿地的重大生态意义。特别是抓住“世界湿地日”“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活动契机,把湿地保护作为重要宣传内容,制作宣传版、宣传图片、发放宣传传单,大力宣传保护湿地重大意义,提高全民湿地保护的自觉性,形成了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