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用创新思维激活工作新亮点——创新路上的检察身影(三)
2月13日检察日报第十二版以《创新路上的检察身影》为题,介绍了用创新思维激活工作的新亮点。自治区检察院沈静芳,以客座主持人的身份对创新工作进行了全面解读。
今天,小编带你走进镜头三,去看看检察人如何创新工作手段,以新的发展理念推进检察工作。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近年来,内蒙古检察机关围绕检察工作主题,遵循检察工作规律,破瓶颈、转作风、树理念,形成了一批具有内蒙古特色、切实有效的制度机制和创新做法。2018年,内蒙古检察院又将创新发展工作纳入年度考核,65项工作入围创新品牌,为检察工作创新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
镜头三 工作手段创新
智能守护公益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检察院】
近日,一架小型无人机在距离海拉尔西山国家森林公园2公里处起飞,按照指定的目标点进行高空拍摄。“我们开车到现场,请领导直接查看现场情况。”随后,一辆公益诉讼工作车抵达现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对讲设备中对院领导说。这是该院公益智能辅助系统高效、精准办案的一个缩影。
该院公益智能辅助系统的启用是从2017年6月首例行政公益诉讼案开始:当时中铁四局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在建设省道201线哈达图至海拉尔段工程项目中,未经有关部门审批,在海拉尔西山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地内非法采砂用于垫路基,造成总面积250亩国有林地严重沙化。该院经诉前督促履职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法院判决支持了检察机关全部诉讼请求。案件虽然查办成功了,但是工作中面临着取证手段落后、无法直观了解现场情况、无法实现实时追踪和指挥等问题,该院经过研究决定配置公益智能辅助系统。2018年3月,公益智能辅助系统正式“上岗”。
该系统集信息采集、案件智能分析于一体,是以信息中心、指挥中心为支撑,统一协调调度公益诉讼工作车、公益诉讼指挥车完成现场勘查、指挥、检测等工作任务。信息中心、指挥中心汇集现场、数据以及海拉尔区28家行政执法单位执法信息,通过4G网络直接向公益诉讼工作车、指挥车发出指令。信息中心设有公益信息监控平台,以文字、图标的形式直观展示全部行政检察对象涉及公益的信息;公益诉讼指挥车安装有单兵调查指挥系统,既能与信息中心、指挥中心互联互通,又能与上下两级院进行信息交换、远程指挥。
该院运用该系统成功查办黄某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庭审中,公益诉讼起诉人运用多媒体示证,并通过4G网络连线案发现场,将查扣的622只鸟类死体、7只活鸟以及放生活鸟的场景生动直观展示给审判人员及旁听群众,被告人当庭认罪、真诚悔过,收到较好的庭审效果,该案被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评为“十大公益诉讼典型案例”。除此之外,该院还运用该系统收集信息,督促清理私搭乱建景点,恢复林地3.75亩、草原1639亩,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不寻常的会议室
【包头市昆区检察院】
“在智能检委会会议室汇报案件的效果太棒了!以往在开庭时才用到多媒体示证,今天在院里汇报案子就用上了,超方便。”今年1月的一天,刚刚汇报完案件的包头市昆区检察院检察官董晓华跟同事交流道。
2018年,该院对原有检委会会议室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升级后的检委会会议室可同时容纳37人参会,配有19台可升降触摸式平板电脑,所有电脑均与检察内网连接,安装了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同时还配备无纸化会议系统、会议录制系统等一整套信息化电子设备,实现了会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语音识别智能录入、案件多媒体汇报等功能,委员们可随时完成批注、发表意见和举手表决等工作,真正实现了检委会无纸化、智能化、科技化的办公。
董晓华汇报的段某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案,该案经两次退回补充侦查,董晓华认为该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决定对该案存疑不起诉并提请检委会审议决定。因案情复杂,涉案金额较大,他特地制作了图表,标注了每一个罪名的相关证据,并依托案件多媒体汇报系统进行了案件焦点的现场展示。
“现在我们讨论案件,可以将物证、书证、视听资料、汇报提纲等事先做成图表、PPT等多媒体文件,汇报时只需要同步播放便可以迅速将法律关系、涉案焦点等问题直接呈现给每一位检委会委员,既方便又高效。”该院检察官们纷纷对案件多媒体汇报系统点赞。
同时,会议记录人员通过语音识别录入功能,将会议过程中检委会委员的发言内容直接转化为汉字,并以汉字的形式存储到系统中,会后直接提取即可。整个会议过程全程开启同步录音录像功能,完整记录会议过程,对会议活动及委员的发言实现摄像追踪和全程录音录像,同步刻录光盘,并做好封盘留存工作。
“2018年,我院利用智能检委会会议室讨论案件31件,事项28件。可以说,在决策议事的效率和准确性上,不论是检委会委员还是案件承办人都觉得比以往更便利、更直观。更重要的是,对重大案件使用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方便以后备查。在加强内部司法办案监督的同时,更加规范我们的工作流程,提高办案效率,增强了每个检委会成员的责任感。”该院检察长李永峰深有感触地说。
耳目一新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检察院】
“没想到,真的没想的,这里的服务这么周到。”近日,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检察院的案管大厅里,前来阅卷的王律师对该院良好的接待秩序赞不绝口。无独有偶,一位送卷的公安民警也表示,“这里环境整洁、接待热情,受案流程规范有序,我们交接案卷材料也方便多了。”
近年来,该院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案管”的工作模式,创新工作举措,努力构建智慧案管工作格局,取得显著成效。
该院注重挖掘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潜力,提升系统应用能力。通过学习后台配置、模拟系统训练、与兄弟院交流等方式,切实将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用活用好。引入案件质量预检系统与“小书”智能受案系统,突出智能化辅助软件的应用。案件质量预检系统能够针对案卡填录、文书制作流程进行自动纠错,对办案期限自动提醒,及时推送预警信息,便于工作人员实时查看。“小书”智能受案系统配备一键受案和自动填录功能,可在10分钟内完成一个多人案件的受理,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该院还积极打造“四维”案管大厅,让阳光检务“触手可及”。制作的案件信息情况表,及时记录、提醒承办人公开法律文书,出台“每日一光盘”工作规定,对案件程序性信息及生效法律文书进行光盘刻录并上传,做到“无一日缺席,无一案遗漏”。推进信息化的深度应用,将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端口接入微信公众号,打造“掌上检察”。构建良性检律沟通机制,主动拓宽服务渠道,开通检律互动微信群,实现案件动态实时共享。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律师阅卷提供便利,搭建阅卷快车道。
该院“阳光+智慧案管”双品牌的创设,强化工作保障、人才保障及制度保障,全面提升了窗口接待服务水平。2018年,共接待律师185人次,接受现场、电话或微信查询1000人次,群众满意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