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价软件暗藏陷阱 数据只能作参考

25.12.2014  12:16

    不知何时起,各种手机智能软件成为年轻人生活中的必需,在外购物时,各种比价软件便派上用场,消费者只需用手机对着商品的条形码或二维码扫一下,便能出现同城各大超市和网上商城的价格。听上去好像不错,实际上却是暗藏陷阱。

    “等会儿,先用比价软件扫下条码,就能看到其他店的价格,这样就不用担心买贵了。”12月21日,在万达广场购物的一位女士对身边的朋友说道。据这位黄姓女士讲,她的手机上有一款名为“我查查”的比价软件,能查到各家店同款商品的价格,经过比较就能买到最平价的商品。当其朋友看中一款标价很贵的鞋子时,黄女士立即推荐了这款软件,经过一番查询和比对,黄女士告诉朋友另一家商城的同款比这里要便宜60元,其朋友惊呼:“太神了,还有这么好的东西,赶紧给我的手机也装一个。”尽管各家店显示的价格都能一览无余,但黄女士也提醒:“这种软件有时候的报价也不一定准确,记得有一回我买衣服时查到有一家商城的价格最便宜,但是去了那儿找半天也没找着,人家根本就没货,害我白跑一趟。

    “我查查”是一款知名度比较高的比价软件,此外还有“一淘”、“诚品快拍”、“肥猫比价”、“购物党”等比价软件。据了解,这些比价软件的海量价格信息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数据采集员使用公司统一配发的手持终端采集工具,走入各种终端扫描各种商品来获取价格信息;二是商家主动开放数据接口,通过商务合作的形式实现数据对接;三是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商数据抓取。从这些比较热门的手机比价软件中记者发现,其页面布局和操作方法十分相似,而价格却有很大的出入且覆盖不全面。

    采访中记者进行了实地操作,在一家商场内,记者选择了一款女装上衣,上衣标牌价为209元。记者通过比价软件进行查询后看到,手机上显示的同款商品的价格另一家商城为199元,当记者赶到那家商城查看时却发现,两家价格是相同的,可见这些软件并不靠谱。此外,记者在浏览这些软件时,不时会被自动跳转到相关网店页面,这无疑是比价软件和某些电商网站合作试图吸引消费者前去网购的又一种手段。

    通过扫描条形码比价购物,虽然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定位优惠,但是弊端也显而易见。来自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一项提示:目前国内正规的条码都是13位数,并以693到694打头,如果顾客看到的条码上不是这样开头的,就可能是假冒条码。也就是说,通过手机扫描软件查询商品售价信息未必准确,数据只能作参考,不可全信,消费者切莫过分依赖。(武子暄)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