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全覆盖·领导论坛】姜华:政策接地气 干部下力气 老百姓真服气 对金融支持“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思考

02.12.2015  11:27

政策接地气 干部下力气 老百姓真服气对金融支持“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思考

姜华

  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涉及面最广、影响力最大、受益人数最多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发展工程,对于解决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自治区金融办对清水河“十个全覆盖”工程进行了现场观摩。群众和各级干部们高度赞扬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政策,“十个全覆盖”工程真可谓是政策接地气、干部下力气、老百姓真心服气的全面系统性工程。

  一.见证乡村变化最大的五个方面

  (一)农民住上了明亮舒适的房子。实施全覆盖的城关镇对土窑洞全部进行了加固,采取了防范措施。韭菜庄的南桦树沟村等属于石头窑洞类,对所有窑洞内部进行了维修。

  (二)年龄大的农民搬到了互助院。通过修缮废旧学校,新盖互助院等措施安置留守老人,并在房前留出空地种菜,让老人们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住上互助院的老人们高兴地说:“十个全覆盖比养十个儿也好。”

  (三)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3.5米宽的水泥路,路旁绿树成行,休闲广场设施一应俱全,山峁小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田园乡村景象。

  (四)进村的道路建成了水泥路。走进村子,不论是曲折的通村道路,还是村内几米长的小巷小道,都被硬化成平平整整的水泥路,每一条水泥路都成为当地农民开心的源泉。

  (五)村子功能布局完善。对村支部和村委会的相关规章制度等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村级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打造支持“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金融政策的新支点

  自治区金融办以“明思路、定措施、抓落实”为核心,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把支持“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发挥直接融资优势,创新服务模式,建设农牧区普惠金融等多种形式,扎实推动支持“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金融服务。

  (一)依据“十个全覆盖”工程资金需求,联合金融管理部门共同出台金融政策。自治区金融办联合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等有关厅局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支持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通过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信贷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的支持作用,为“十个全覆盖”工程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推进金融创新,努力拓宽“十个全覆盖”工程融资渠道,稳步推进农村牧区金融基础服务全覆盖。

  (二)依据农牧户院内院外工程建设,做好农牧民家庭和农村牧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两篇文章。一是院落以内,主要是危房改造和院落整治,其建设主体是农牧民家庭。各金融机构要在财政奖补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针对农牧民贷款的具体方案,开发出相应的金融产品,形成财政金融政策的组合拳。二是院落以外,主要是农村牧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各金融机构要综合考虑建设材料供应方、施工方、设施的管护方等主体的资金需求,分别与这些主体进行对接。在“十个全覆盖”工程三年规划期内,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以小搏大的带动作用,与金融资金有机结合,共同支持“十个全覆盖”工程。

  (三)依据农牧业发展地域差异和服务需求特点,做好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金融资源向农业科技、现代种业、农机装备等投入。国有商业银行、城商行要发挥资金优势,加大县域信贷投入,重点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涉农大客户的服务需求。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应把符合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要求的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等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作为支持重点,强化农村牧区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四)依据各地农村金融服务薄弱环节,灵活采取多样化手段延伸村级基础金融服务。大力推进服务精细化,创新服务产品,持续提高村级基础金融服务的多样性和满足度。对于没有任何金融服务的自然村,利用固定电话、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等,打通人力、网点无法到达的“最后一公里”,使申贷、汇款、缴费等金融业务,直接服务到户到人。对已有基础金融服务的自然村,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丰富服务功能,逐步充实银行卡、小额贷款申请受理和基础信用信息收集等方面的服务。

  (五)依据金融服务信用基础,做好村级基础金融服务环境建设。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发挥“村两委”基层组织工作职能和人缘、地缘优势,吸收农户参加,增强信用评定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培育农户信用意识,夯实行政村金融服务信用基础和服务环境。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对于金融机构在行政村设立网点的,要予以支持,对在行政村延伸金融服务成效显著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财政存款,各种补助款存放给予支持。

  (作者为自治区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