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修睦好|常来常往|以邻为伴|互利共赢

31.12.2015  15:12
永修睦好  常来常往  以邻为伴  互利共赢

2015年,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市带来的重大机遇,将呼伦贝尔扩大向北开放的举措完美纳入国家高层互访和“十三五”规划之中。全面落实自治区主要领导出访俄蒙形成的重大成果和指示精神,并结合我市对俄蒙的经贸特点,起草了《呼伦贝尔市向北开放实施方案》,方案的推出为呼伦贝尔向北经贸发展及各类交流机制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经济走廊为依托

加强互联互通建设

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充分发挥优势资源、优势产业的积聚效应,全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不断加强与俄蒙的对接交流。俄蒙在互联互通建设方面有了积极回应,蒙古国将乔巴山至阿日哈沙特和塔木察格的公路勘察费列入政府预算,俄罗斯同意中资建设奥洛契口岸。在“苏满欧”班列的带动下,相继开通了“粤满欧、湘满欧”等14条班列。

截至11月底,共有过境班列546列,45834标准箱,货值90亿美元,转口货物约1099.2万吨,逐步形成了内联京津唐、珠三角、长三角资本和制造业基地,沿滨洲线外接俄罗斯赤塔、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和新西伯利亚,与欧亚大铁路连接,横跨欧亚的中俄蒙经济走廊物流带。

产品运输效率的提高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呼伦贝尔以经济走廊为依托,大力推动物流产业发展,不断拓宽向北开放道路,为多方经贸交流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呼伦贝尔在规划、政策、通道、项目等方面都积极与俄蒙进行全方位对接,不仅提高了我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档次和精准度,同时也极大促进了我市与俄蒙经济的交流与合作。这些举措的实施,将使我市更好地融入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以中心城带动为引擎

将呼伦贝尔美誉播向世界

呼伦贝尔正努力打造以海拉尔、满洲里为引擎,以额尔古纳及新左旗、新右旗为两翼,构建出口岸边境“一带两翼”的外向型、开放式格局,通过开展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合作方式,成功将商品展示向投资洽谈转变。在2015年内蒙古·蒙古国投资贸易合作洽谈推介会及内蒙古·东方省投资贸易合作洽谈推介会上,全市20家企业签署了13项合作协议,项目涉及金额2.8亿元。部分企业在乌兰乌德和伊尔库兹克也成功举办了投资推介会,并参加了后贝加尔国际边境合作论坛,成功签订合作协议17项。

能够取得这样的业绩,与作为“一带两翼”的核心部分的海拉尔区是密不可分的。目前,海区正积极发挥区域中心辐射作用,在海区举办的中俄蒙国际展洽会就是将呼伦贝尔推广到世界平台的一次成功展销。据悉,此次展会共有来自俄罗斯、蒙古国、巴基斯坦、韩国等国外7个地方政府代表团、62家企业以及国内10个省市自治区的300余家企业参展,现场交易额超1亿元人民币。展洽会中方与俄方签订合作项目12个,与蒙方签订合作项目5个,达成签约金额12.3亿元。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诸多国家和国际知名企业认识和了解到呼伦贝尔这颗草原明珠,同时,也为呼伦贝尔向北开放乃至向全世界的经贸建设、互联互通建设以及交流机制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化企业生存能力

凸显外贸增长潜力

盈利始终是企业追求的目标,经济发展则是地方政府需要切实解决的难题。只有不断优化企业的生存能力,才能固本强基,才能不断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俄蒙经济下滑和卢布贬值也是不争的事实,但在自治区和我市党政领导成功访问俄蒙毗邻地区的利好消息影响下,我市对外经贸却显现出活跃态势,且有不俗表现,优势愈发明显。

2015年,呼伦贝尔市强化政府引导,突出市场运作,创新招商方式,通过专业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以商引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成功为我市引进诸多实力雄厚的优质企业。截至目前,我市新增外贸备案企业62家,外经企业8家(俄罗斯5家,蒙古国3家,不含满洲里)。在稳定能源、矿产品、木材进口加工的基础上,我市还开展了油菜籽、小麦进口加工和饲草进口,谋划成品油和天然气进口等项目;呼伦贝尔赤塔商务公司产品展示中心的设立,吸引到东莞、上海及我市企业长期入驻展示产品;海拉尔区万家惠农贸市场与后贝加尔展览中心就农产品出口、俄罗斯食品进口、农贸市场境外招商等事宜达成合作意向。

截至10月,全市进出口总额为25.08亿美元,占全自治区的比重为23.24%,(同期国家和自治区负增长)。对俄蒙投资累计完成投资9503万美元,同比增长30%。

呼伦贝尔在“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和“走出去”战略为核心的新对外开放战略中,在拓展新的外部空间、实现互联互通的同时,将通过不断的努力,使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到新的层次,实现对东北亚乃至全球资源更为有效的利用,最终实现“携手东北亚,商贸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