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婵老汉的“走马节”
爱骑马的人可能不难找,但把马儿视如生命看待的人还真不多见,且能持之以恒确实是不易。在广袤的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大草原上就有这么一位老人,他爱马胜于一切,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饲养马匹上,为传承马文化举办了两届“走马节”。虽然是一个牧民的个人行为,且规模不是很大,影响力也不广,但他孜孜不倦的精神值得我们去思考。
盛夏的鄂尔多斯虽干旱少雨,但苏布尔嘎草原却是绿草如茵、芳香迷人。沙婵老汉一大早就起来忙活着准备迎接八方客人,今天他要举办第二届“沙婵走马节”。在苏布尔嘎镇赛马场他搭起了大蒙古包,准备了丰盛的早餐,炒米奶茶手把肉、奶皮酥油羊油饼摆满了桌子。今年已是67岁的沙婵原来是达尔扈特人,上世纪40年代为了成陵免遭日本侵略者践踏,决定迁移至兴隆山时,沙婵的父母作为达尔扈特人接受任务跟随护送人员去了兴隆山。后来他们在那里孕育了一个儿子取名“沙婵”,沙婵为藏语,因其母信仰佛教,每天去庙里祈祷佛赐予她儿子,故而沙婵生下来后喇嘛便赐予他此名。
1949年,在沙婵4个月大的时候,他的父亲买了一头驴整整走了45天才回到了家乡。成陵回迁回来后,年幼的沙婵随父亲参加成陵祭祀活动,直至“文革”中停止祭祀活动,他们也就跟着“失业”了。为了生计,沙婵一家举家前往苏布尔嘎定居。后来虽然成陵祭祀恢复,但因他们迁走也就失去了守护成陵的资格,就再也没有涉足祭祀这项活动。
2006年,沙婵家因草场被征成为移民,在苏布尔嘎镇购置房屋成为社区居民。离开了草场,离开了羊群,他整日郁郁寡欢,心烦气躁。2003年,他花了8万元积蓄,从杭锦旗买回一匹快马和两匹马驹,从此有了“营生”没了烦恼,他把心思全部放在了饲养马匹上。他拉着马匹到处参加各类那达慕、比赛等活动,有时斩获一、两千元奖金,有时空手而归,但心里却美滋滋的。
“蒙古人离不开马,我把马儿视为宝贝一样看待。过去交通不发达时马能保你的命,如大病小病、请医问药、心急火燎的事,有马就顶事,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马儿。现在社会发展了,汽车、摩托多了,马却渐渐离开我们的生活。但我是不会离开马的,我家祖上世世代代养马,现在我的马群发展到7匹马了,如果条件允许我还要把马群发展壮大。”沙婵说。
沙婵去年自己出资18000元举办了首届“沙婵走马节”,今年他又出资举办第二届“走马节”。沙婵的“走马节”上聚集了来自鄂旗、乌审旗、杭锦旗等旗区的马迷及选手200余人。在一天的活动中马迷们在比赛中交流,在交流中收获,为自己喜欢的事儿忙得不亦乐乎,开心不已。
沙婵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走得气派,走得豪迈,走得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