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乌兰牧骑:草原上的普法“轻骑兵”

01.12.2018  22:32

    新华网呼和浩特12月1日电(郝芳芳) 1957年,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文艺演出队在苏尼特右旗诞生,迅速成为文艺战线一面不倒的“红旗”。60年来,一支支乌兰牧骑活跃在内蒙古大地,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着党的声音和关怀,被誉为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近年来,依托乌兰牧骑表演灵活、形式多样、作品接地气的特点,内蒙古又创造性地提出打造“法治乌兰牧骑”普法品牌,把法治宣传融汇到乌兰牧骑的创作演出中,消除普法的“盲区”“堵点”,打通普法的“最后一公里”,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草原上的普法“轻骑兵”,成为全国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的一面旗帜。

     扎根草原服务群众 打造边疆民族地区普法品牌

    11月28日一大早,正蓝旗上都镇温都尔额日格社区活动室坐满了居民,欣赏着当地法治乌兰牧骑表演的一个个融入法治元素的文艺节目。在演出间隙,旗司法局的工作人员给社区居民们发放着《宪法》《婚姻法》《交通安全法》以及涉及民间借贷、家庭暴力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这是内蒙古“法治乌兰牧骑”普法宣传的常态。像这样的普法队伍内蒙古已有90多支,今年演出了300多场,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谈及打造“法治乌兰牧骑”的初衷,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厅长毕力夫说,内蒙古地广人稀,牧民群众居住分散,这给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带来了很多不便。而乌兰牧骑扎根草原,深入到人民中间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节目题材来源于基层,服务于基层,非常受群众的欢迎,这与创新法治宣传形式,注重法治宣传实效的目标高度一致。“把乌兰牧骑的精神和方式与普法宣传、法律服务相融合,既适合群众需求的普法创新,也解决了老百姓的法律服务需求”。

    2018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司法厅、文化厅(现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印发《关于打造“法治乌兰牧骑”普法品牌的通知》。文件下发以后,各地迅速掀起法治乌兰牧骑建设和法治文化宣传的新高潮。

    5月26日,内蒙古“法治乌兰牧骑”启动暨授旗仪式举行。半年多的时间里,由乌兰牧骑队员、司法工作人员、律师、文艺爱好者、普法志愿者等组成的法治乌兰牧骑从一支扩大到90多支,鲜艳的红流在内蒙古舞动飘扬。

    8月24日,内蒙古又召开“全区塑造普法宣传金色品牌,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暨‘法治乌兰牧骑’推进会”,推动法治乌兰牧骑建设工作加速度。

    从沙漠到林区,从牧区到城市,一专多能的队员们,将法治知识融入节目中,每到一个地方,法治乌兰牧骑通过吹拉弹唱,把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知识与牧民的生产生活相融合,编排成各种形式的文艺节目进行表演,让群众在欣赏节目、感受快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了法律知识。随行的法律工作者也在现场进行法律法规宣传、解读,面对面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乔建东看来,法治乌兰牧骑将乌兰牧骑的特殊优势与法治建设有效融合起来,利用乌兰牧骑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法治宣传教育,让群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到法律知识,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发展“法治乌兰牧骑+” 打通普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11月29日,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牧民恩克打开家里的电视,进入“公共法律服务”页面,选择“想问的”,几分钟后,他和远在呼和浩特的律师就连上了视频,开始咨询他和邻居债务纠纷的问题。

    恩克所享受的法律服务是有内蒙古司法部门和广电部门共同推出的4K智能机顶盒公共法律服务终端所提供。这在全国也是首创,被评为“全国智慧司法十大创新案例”。

    毕力夫介绍,4K智能机顶盒是“法治乌兰牧骑”在线上的延伸,借助广电网络将“公共法律服务”植入广电有线电视智能机顶盒首页,具备蒙汉双语法律服务信息查询、法律服务资源选择、法律咨询解答三大功能,群众只要打开电视,利用遥控器即可享受优质的法律服务,实现了用“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打通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他举例说,内蒙古地域辽阔,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尤其蒙汉双语律师更少,蒙汉双语律师全区有776名,而蒙古族群众有442万,这就导致了法律服务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但通过4K智能机顶盒,就能很好地满足蒙古族群众的需求。群众打开电视就可以通过视频与律师进行视频连线交流,咨询法律问题,开展矛盾纠纷调解。

    在打造“法治乌兰牧骑”这一金色普法宣传品牌过程中,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主动适应新要求,丰富法治乌兰牧骑的形式和内涵,创造性地将“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三谁”理念、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网络平台”“热线平台”“三大”业务平台、JIPAD智能终端、4K智能机顶盒等普惠法律服务项目都聚集于“法治乌兰牧骑”之中,实现了“平面立体交叉普法、蒙汉双语同步普法、城市乡村无差别普法、台上台下同频普法”的跨时空、多语种、零距离普法,有效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的堵点和难点,解决了公共法律资源“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贴近实际,注重实效的“法治乌兰牧骑+”,很快就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统计数据显示,自“法治乌兰牧骑”普法金色品牌推出以来,内蒙古90多支“法治乌兰牧骑”已组织法治文艺演出300余场;4K智能公共法律服务电视终端全区覆盖用户已达86万户,到2019年底力争实现全区全覆盖;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中仅热线平台年预计接听法律服务热线电话将达15万人次;JIPAD智能终端植入“谁服务谁普法”内容,仅人民调解1项年均调解纠纷11万起左右。

    而就在前不久,“法治乌兰牧骑”金色普法品牌又被评为2018年“内蒙古十大法治事件”。

    “法治乌兰牧骑具有鲜明的时代属性和群众属性,已成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催化剂’、民族团结进步的‘粘合剂’和推进‘法治内蒙古’建设的‘催化剂’”。总结着“法治乌兰牧骑”所取得的成绩,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法制宣传处处长杲凤存感慨不已。

    毕力夫表示,打造法治乌兰牧骑普法品牌,是适应新时代普法工作需要,把法律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交给群众的最佳途径,是内蒙古自治区“七五”普法最重要的创新之举。内蒙古各级司法部门要充分发挥30年普法工作优势,弘扬乌兰牧骑光荣传统,传承、创新和发展乌兰牧骑精神,更好地传递党的声音,弘扬法治精神,服务广大群众。

内蒙古:打造法治宣传乌兰牧骑 送法下乡群众欢喜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4日电(记者刘懿德)“国有Nmgcb.Com.Cn
内蒙古:打造法治宣传乌兰牧骑 送法下乡群众欢喜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4日电(记者刘懿德)“新华网
鹿城有支“法治乌兰牧骑”
  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镇初冬的一个夜晚,新华网
2018年“宪法宣传周”活动在呼和浩特启动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2日电(记者刘懿德)2日下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