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成为推动首府发展的强劲动力
[ 导读 ]加强法治建设,着力打造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问什么词最热,“法治”当然是其中之一。
加强法治建设,着力打造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问什么词最热,“法治”当然是其中之一。今年不仅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法治”也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而通过各方协力推动,将法治理念融入现代文明生活,融入城市建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共同心愿。
推进依法治市 地方立法为先
依法治市,有法可依是先决条件。“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组织实施关于加快建设法治呼和浩特的意见。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将修改《呼和浩特市城市道路设施管理条例》等8件地方性法规列入今年立法计划。制定出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意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建立完善“权利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增强全民法制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在韩苏平代表看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我市推进依法治市的理念。其中,“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建立完善‘权利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是首要内容,“我认为这详细阐述了制度建设和立法建设的重要性。”
“制度是法律的雏形,立法是对完善制度的固定。”韩苏平认为,从这一点上看,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是依法治市的先决条件。韩苏平说,当前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期,在新常态下,社会制度的创新和全新领域的不断出现,也使得需要立法规范的社会环节也越来越多。“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新形式的探索和立法渠道的拓宽也在不断展开。”韩苏平说。
陈娟委员说,建设法治政府,关键在于规范权力运行,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树立法治思维,无论是处理自己的工作还是自己去办事,都要以法律规范行为为准则,都要遵从法律规定。
建设法治政府 推进基层法治化
立法完善了,政府重大决策得以规范,依法治市工作的顺利推进还需要执法环节的完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年我市要健全完善依法决策机制。把公民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强化对行政权利的制约和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认真落实其各项决议、决定并定期报告工作。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落实好年度协商计划。依法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就是回应社会关切,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韩苏平代表说,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推进法治建设,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这种监督,既是一种制约,又是支持和促进。
庆胜代表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人大代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切实加强学习,准确把握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知识,带头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治的思维来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在推进法治建设中走在前列、做好表率。”
深化体制改革 强化权力监督
“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是居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居委会或村委会最能了解基层群众呼声和意愿,但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往往被忽视,基层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成为普法短板。”着眼如何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律师出身的李鹏委员则提出了,“建设法治首府,应推进‘一村(居)一律师’的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建议。”按照他的构想,如果能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基层法律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将是及时化解基层矛盾,解决基层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方法。“因此政府应通过购买法律服务的手段,在我市推广‘一村(居)一律师’工作,或者通过政府招录应往届法科毕业生到居委会、村委会工作,已达到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推进。”李鹏委员说。
“我国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起源,在政府依法行政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取得了显著成效。”王凤林委员则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王凤林认为,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法治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但是对于是否聘请和如何聘请法律顾问、法律顾问的职责、如何规范相关法律服务等方面,缺乏一个可操作的操作指引,存在市、县、乡法律顾问聘用不平衡的现象。
针对此现象,王凤林建议,首先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形成市县乡三级法律顾问制度,使各级政府法律顾问普及率达到百分之百。同时要推进公职律师队伍建设,健全考录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
[责任编辑: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