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证实清代相声演员与蒙古王公贵族交流史

14.02.2015  13:35

  新华网呼和浩特2月14日电(记者于嘉)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获悉,文物专家近期对藏于内蒙古图书馆的清代书籍《古文释义新编》研究考订后证实,中国第一代相声演员朱绍文曾与阿拉善和硕特旗札萨克亲王进行过文化交流,这对研究中国早期相声历史和相声演员与蒙古王公贵族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据内蒙古文物局文物管理处处长王大方介绍,《古文释义新编》成书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在书的函套内题文字中可以看出阿拉善和硕特旗札萨克亲王多罗特色楞与朱绍文的关系。

  书的内题文字写道:“阿拉善王,定远主人,古文析释义、赏音、精言、光绪七年辛巳六月中旬,朱绍文由京前门书铺买得,本王记之。

  王大方认为,这段文字是多罗特色楞亲笔书写的购书题记。“从此题记中可知,这套书是朱绍文从北京前门书铺买来送给多罗特色楞的,可知两人有过正式的文化交流。”他说。

  此外,朱绍文写给多罗特色楞的禀贴,也是他们有过文化交流的证据。王大方说,禀贴系清光绪年间书写,通过信函可知,朱绍文与多罗特色楞交往颇深,不仅在北京为他及家属购买书籍、字画、古玩等物品,还在北京替他处理债务等重要事宜。

  “《古文释义新编》一书內题文字及禀帖,可知中国早期相声演员与蒙古王公的文化交流,还可知悉在京蒙古王公喜爱京城市井文化,以礼对待相声演员并委以重任。”王大方说。

  被列为天桥八大怪之首的朱绍文,艺名“穷不怕”,其艺术活动主要在清同治、光绪年间。据考证,对口相声、三人相声和太平歌词均为他首创,被相声界誉为相声艺术的创始人之一。

  据史料记载,多罗特色楞主要居住在北京城阿拉善亲王府邸,1876年奉旨承袭阿拉善旗札萨克和硕亲王,1910年病故,谥号呼图克图诺颜,意为“活佛”亲王。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