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青年作家刘芳《爱的草原》问世
[ 导读 ]7月12日,由内蒙古小记者协会、新华发行集团图书大厦主办的内蒙古满族青年作家刘芳签名售书及读者见面会在呼和浩特市新华书店温馨举行。
“小时候爸爸经常带我去草原上参加作家笔会,草原上的各种事情在我心里留下深刻印象,于是就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亲所爱从儿童的视角写成长篇小说《爱的草原》……”7月12日,由内蒙古小记者协会、新华发行集团图书大厦主办的内蒙古满族青年作家刘芳签名售书及读者见面会在呼和浩特市新华书店温馨举行。
全国著名导演王新民、原内蒙古远方出版社总编张涛、呼市文联副主席田明等知名人士、社会各界朋友、媒体界挚友,刘芳女士的老同学以及内蒙古小记者协会的小记者和首府各大中小学校的孩子们都到场祝贺,并送上了美丽的鲜花和激烈的掌声,见面会在浓浓的情谊和温馨的氛围中进行。
据介绍,《爱的草原》这部长篇小说是内蒙古远方出版社出版的《五色风丛书》中的一部,小说字数达十三多万,为我区的文学花坛再添一篇儿童文学的力作,可喜可贺!
本部小说是由青年作家刘芳和其父亲刘凤梧老先生合著完成的。年已七旬的刘凤梧老先生是我区的满族作家,笔名春风,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他从中学时代开始就热衷于文学创作,在国家、自治区级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诗歌、散文、小说、儿童文学、剧本及曲艺达百万字。主要作品有儿童文学《小巴特尔》、《草原儿童爱唱歌》等;诗《蝉》、《草帽》、《烽火台》、《话说太阳》等;戏曲《换麦籽》、《喜字镰》、《红杏出墙》、《宝贝河畔》等诸多戏剧作品。个人传略入编《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戏剧通典•当代戏剧家传略》、《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中国校园文学艺术界名典》等辞书。
青年作家刘芳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笔名太阳鸟,系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现内蒙古小记者协会秘书长。在其父亲的熏陶下,自幼喜好文学。小学时就在报刊上发表小诗《雪花姑娘》、《宝岛台湾,我想你》,初中时荣获“国际少年书信写作比赛”22篇优秀奖之一。诗《思》于1993年入选《当代微篇文学作品集萃》集获优秀奖。小小说《哦,那寒燕……》、《生日鸡头的故事》于2000年入选中国作家协会《畅想新世纪之歌》文集,光荣加入。她在文学上努力耕耘的同时,在新闻事业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在报社、电视台从事记者、编导工作,采写了大量的优秀新闻作品,其中通讯《春去秋来,你们的爱已很深》于2001年获人民日报纪实新闻优秀奖,调查报告《下了山头离地头 住进宾馆好兆头 呼市5000只山羊过上新生活》荣获“2003年度全国商报好新闻编辑一等奖”;2004年被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授予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新闻专访《<一代天骄>:舞动着的震撼——专访总编导马跃》、《北京保利剧院劲刮“草原风”》、《幕后故事•神迹之舞 撼动而来》等几部新闻作品于2009年分别荣获全国省级广播电视报第十八届好新闻专访类、专稿类、摄美类三等奖。近期,刘芳和父亲合著的又一文学力作——大型满族起源神话歌舞剧《佛库伦和布库里雍顺》正在修改结稿中,我们期待着这一作品早日墨香沁人!
相关链接:
人与自然的乐章
——序
阿尔泰
我是搞诗歌创作的。以前虽然写了一些序言,但几乎还没有为小说类作品写序。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我曾给我区著名作家力格登的长篇《馒头巴特尔的故事》写过序。至于为什么,是因为力格登的这部长篇是儿童文学作品,而且这部作品中新时期少数民族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所产生的冲突、局促感、憧憬以及斗争得到了成功的反映。今天在书房我轻轻地翻过儿童文学作品《爱的草原》的末页,它是由老作家刘凤梧和女儿刘芳共同创作完成的。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矛盾冲突、生活气息,尤其是作品所反映的保护草原生态的主题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又把作品重读了一遍,于是自不量力地想写一下序,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从字数(十余万)以及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尾来看,这部作品应当归类为长篇小说。在我区的文学花坛中再添一篇儿童文学的力作,让我感到可喜可贺的同时也真心感谢作者。
纵观我区文坛,发觉儿童文学严重不足。儿童是我们的明天、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此类说法由来已久。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世界,而对于艺术家来说,世上的孩子都是他们的世界。人的成长离不开物质的给养,这一点人类再清楚不过,尤其对于饱经灾荒的中国人来说这个观点已深入骨髓。但人的成长更少不了精神食粮的道理大家虽然都知道,可如果说普遍缺乏深刻的认识也不为过。特别是在人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今天,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很广泛。儿童文学作品不被重视的现象就是一个力证。这也是为祖国的花朵浇洒甘露——给孩子们年幼的心灵送去滋养的儿童文学作家们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敬的原因。
年近七旬的刘凤梧是我区的满族老作家。他从中学时代开始就热衷于文学创作,在国家、自治区、盟(市)级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儿童文学、诗歌、小说等若干作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主要创作戏剧文学作品并加入内蒙古戏剧家协会。他的儿童文学《草原儿童爱唱歌》、《小巴特尔》等作品入选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多人集。诗《草帽》入选《当代微篇文学作品集萃》集获优秀奖,《蝉》入选香港金陵书社《南方诗雨》集获三等奖,《话说太阳》获全国第二届桂花诗歌大赛二等奖并入选长江文艺出版社《桂花诗雨》集,《烽火台》获全国跨世纪吟唱诗赛优秀奖并入选长江文艺出版社《跨世纪吟唱》集。此外还创作有大型满族起源神话歌舞剧《佛库伦和布库里雍顺》以及《换麦籽》、《借簸箕》、《喜字镰》、《躲算盘》、《纱巾情》、《宝贝河畔》、《男女都一样》、《红杏出墙》等诸多戏剧作品。作者传略也入编《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戏剧通典•当代戏剧家传略》、《中国校园文学艺术界名典》等辞书。
青年作家刘芳在父亲的熏陶下,自小喜好文学。在1984年由万国邮政联盟首次在中国主办的“国际少年书信写作比赛”上荣获22篇优秀奖之一。诗《思》于1993年入选《当代微篇文学作品集萃》集获优秀奖。小小说《鸡头的故事》、《哦,那寒燕……》于2000年入选中国作家协会《畅想新世纪之歌》文集。她在文学上努力耕耘的同时,在新闻事业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讯《春去秋来,你们的爱已很深》于2001年获人民日报纪实新闻优秀奖。调查报告《下了山头离地头 住进宾馆好兆头 呼市5000只山羊过上新生活》荣获“2003年度全国商报好新闻编辑一等奖”。2004年被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授予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新闻专访《<一代天骄>:舞动着的震撼——专访总编导马跃》、《北京保利剧院劲刮“草原风”》、《幕后故事•神迹之舞 撼动而来》等几部新闻作品于2009年分别荣获全国省级广播电视报第十八届好新闻专访类、专稿类、摄美类三等奖。
文学事业颇有成就的父女俩共同的作品——《爱的草原》儿童文学长篇现已在各位亲爱的读者手中。这部由饱经风霜的老作家犀利的观察,丰富的生活经验,深厚的艺术修养以及青年作家勇搏时代潮流的敏锐感悟,澎湃的激情,美妙的联想编织而成的作品《爱的草原》已然在我们眼前,我们仿佛听到了飘荡在白音宝力格大草原的那曲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真善美之歌。
北方游牧民族几千年以来与大自然相依相伴,创造着天地人合的大和谐走到了今天。从这大和谐大融合当中滋生了游牧文化——草原文化的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意志。融进蒙古族人的血脉并代代相传的这个意识和意志在这部作品中得到较充分的反映值得一赞。
从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十三岁的小学生莫日根和查干其其格、朝克等几个小伙伴爱惜草原上一草一木的发自内心的自然情感以及悉心护养受伤的小黄羊,两次从盗猎者手中解救,写爱护大自然的日记,爱护受伤的鸿雁和野鸭,为绿化沙漠而在沙坨子上种树籽儿,多次追捕盗猎者,照料受伤的野鸭、鸿雁等动物,动物伤好后放归草原等种种事例上,我们可以看到蒙古族人民热爱大自然,为大自然的完美而甘愿牺牲一切的品质。而这部作品的价值在于指出如此崇高的品质不仅仅在于莫日根的爷爷宝音毕力格老人和父亲捷木扬身上,也在他们的后辈——莫日根、查干其其格、朝克等孩子们的心灵里生根发芽。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对于当今人类来说是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的文学作品应当反映的重要题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两位作者将蒙古族人民代代相传的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崇高品质以特定的环境——儿童世界的真实生活为基础,用艺术的真实描绘出来,使作品具有了对人类未来负责,为草原未来负责以及教育千千万万成长中的孩童的深刻意义。
读这部作品时,草原生活的浓郁气息会扑鼻而来。在作者的妙笔下,草原的旖旎风光展现于我们的眼前,而和谐、美妙、真实可信的生活细节也处处可见。莫日根的好伙伴——牧羊犬阿尔斯楞、主人与狗的亲密关系、狗的形态等细节都如实的把草原真实生活呈现在你的眼前。一个不是很了解牧区生活,略知皮毛的人绝不会描写的如此生动,如此活灵活现。宝音毕力格老人说:“草香、乳香和羊粪香是草原上三大绿色纯香,每一个牧人就是从小闻着这三大香味长大的。”这是何等正确啊!蒙古族人从呱呱落地开始就是在这三个香味的熏陶下长大成人的。这个香味对蒙古族人来说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高贵,多么的沁人心脾啊!在盛开着铃铛花、马兰花、山丹花、野茴香的百花吐香的草原上,在那雪白的蒙古包里,斯吉玛老人正在熬着奶茶。她在热锅里擦上羊尾油,等油滚沸后加入糜米炒成金黄色,再加入清水和一袋用纱布包好的青砖茶煮沸,不时用铜勺扬沸,然后看着茶的颜色倒入鲜奶……我们草原上的牧民就是这样熬着奶茶喝着奶茶出汗解乏的啊!二位满族作者能把我们的牧区生活如此真实生动地描绘出来,不由得让我心生敬意。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中情节是可以虚构的,但细节不能虚构。上面提到的生活细节的描写在这部作品当中还有很多,这无疑增添了作品的生命力和价值。
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为广大少年儿童所写。儿童文学作品要求作者要以孩子的视角去构筑作品的情节和语言。这个特点在这部作品中还是较为突出的。从莫日根对待阿尔斯楞(牧羊犬)的态度和向它说的话,孩子们之间的谈话、游戏,对待事物的态度、动作,对小黄羊、鸿雁、野鸭的爱心,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撒娇时的情节,要给养护的小黄羊送花的想法,在莫日根的生日上小伙伴们各自的生日礼物……都能清楚的看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尤其是作者以孩子的眼睛观察世界,从而使作品的语言合乎于少年儿童的心理,更易被他们所接受。“夕阳像涂了红油漆的勒勒车的轮子一样悬滚在深远的西天边”、“夜深了,几声夏虫的鸣叫偶尔惊落了一两颗金黄色的流星划下”、“绿草滩上弯弯的小河在散步,白云为它打伞”……所有这些语言既生动活泼,符合孩子的想像,也给作品增添了童真烂漫的气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相当成功,显得丰满立体,跃然纸上。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矛盾冲突的交织和加剧当中,宝音毕力格、莫日根等人物形象活现起来。宝音毕力格老人的慈善、宽宏、谨慎、老练以及莫日根、查干其其格、朝克等孩子们的勇敢、率真、聪明、好奇等都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小莫日根的爱犬——阿尔斯楞的可爱、听话、勇敢的形象也塑造的较为成功。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触及了保护生态这一重大课题、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拥有优美诗意的语言、契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
在此感谢以生活积累和艺术功底孕育出自己的长篇作品,为我区儿童文学花园再添一朵奇葩的刘凤梧、刘芳父女,并衷心祝愿他们在往后的岁月里有更多佳作问世!
是为序。
2011年2月19日
于呼和浩特
《爱的草原》故事梗概
住在旗里十三岁的小学生莫日根,暑假里回到了白音宝力格大草原,和爷爷宝音毕力格住在了敖特尔(蒙语:夏牧营盘地)畜牧。这是一个水草肥美的理想牧点,但也正遭受着自然的、人为的侵害和破坏:草滩沙化、淖尔(蒙语:湖泊)减涸、偷捕滥猎野生动物等。
一次,莫日根放牧时,和好朋友阿尔斯楞(牧羊犬)救获了一只迟出娘胎不久的草原小鹿——黄羊。这是一只受伤的小黄羊。故事围绕着对小黄羊的护养、两次走失、遇险、伤好后放归草原的经过,赞扬、塑造了以莫日根为主,和查干其其格、小朝克等五个草原孩子的纯真、善良、仁爱、勇敢的品质和形象。故事情节以小黄羊为主线,同时也叙述、描写了对受伤(从盗猎者手中解救下)的鸿雁、绿头野鸭养护的经过。所有这些故事都展现在牧羊,放马,经历暴风雨,采集植物标本,洗军衣,赛马,举办那达慕大会,祭敖包,军民找失马,坐勒勒车漫游草原,牧民为丰富边防哨卡解放军战士的军营生活赠送军马(有套马的场面),五个小孩子在沙坨子上种树籽儿、采蘑菇、读书、做作业、玩耍,参加大人们夜间巡防追捕盗猎者的行动,欢庆篝火晚会,放飞(走)动物朋友等一系列情节中。
小说始终描述了莫日根和他的好伙伴阿尔斯楞(牧羊犬)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
莫日根、査干其其格等五个小伙伴是草原上——快乐的百灵鸟、顽皮的小羔羊、勇敢的小雏鹰,是草原未来的希望和主人。
草原牧人对草原生物的爱护,就是在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做贡献。小说时时处处流淌着草原牧人对草原热爱的强烈感情,也道出了爱的草原对草原人的爱的世代默默无私奉献的情愫。草原上天地人合一的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正是当今人类应抱有的善待自然的态度和追求的目的。小说同时也从侧面展现了草原现代化的风貌。
小说中除了提到的宝音毕力格和巴特尔这两个大人外,和故事有关系的次要人物还有莫日根的奶奶斯吉玛、爸爸捷木扬、妈妈金花等人。亲情、情亲、人亲在故事的人物中得到了充分的表露。
小说对草原的蓝天、白云、百灵鸟、草滩、鲜花、淖尔、沙坨子、沙柳、敖包、畜群、牧歌、蒙古包、奶茶、马头琴、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等都作了细腻形象的描绘,既展现了旖旎的草原风光、浓郁的特有的民族风情,富有地区、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及时代气息。
小说儿童情趣纯真、感人、逼真,是一朵草原儿童文学的新花。
后 记
父亲的话:
满族有句谚语:“塔拉(满语:草原)就是牧民眼里的额娘(满语:母亲)。”
蒙古族有句谚语:“星星是天空的光彩,草原是牧人的生命。”
两个民族,两句金子般的谚语,表达了同样一个意思,草原是两个马背民族心目中共同的长生天。
我对这两句谚语有着特殊的情感。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读初中、高中时,内蒙古有一本我特别喜爱的文学刊物,那就是《草原》,我每期必读。这本散发着纸香、墨香、字香的书,我越读越上瘾,我从书中闻到了浓浓的草原花草和泥土的香味。从《草原》这本书中,我先后读到了玛拉沁夫、敖德斯尔、扎拉嘎胡、纳•赛音朝克图、巴布林贝赫、安柯钦夫、敖斯尔、孟和博彦、照日格巴图、朋斯克等我区不少著名的蒙古族作家和诗人的作品,还有一些描写草原生活的其他民族的作家和诗人的作品。蒙古族民间故事《巴拉根仓的故事》,我也非常爱读。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草原,向往着草原。
工作后,我先后当过中小学教师,在文化馆和文化局工作过。那时我所在的和林格尔县属于乌兰察布盟(今乌兰察布市)管辖。由于工作职务的关系,从七十年代开始,我就经常参加盟里的一些文学、戏剧创作会议。盟文化处常把会议搬到一些草原苏木(嘎查)召开,组织创作人员到草原体验生活。我先后去过辉腾锡勒草原、希拉穆仁草原、四子王旗草原、苏尼特右旗草原、乌珠穆沁旗草原、坝上草原等地,接触到了许许多多豪爽、淳朴、善良的牧人。去草原的日子多了,草原的蓝天、白云、淖尔、蒙古包、碧绿的草滩、珍珠般的牛羊、高大的骆驼、悠扬的牧歌、飘香的奶茶……使我迷醉。后来,我又有幸参加了自治区文化厅、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召开的戏剧、文学笔会。会议几次组织作者们去草原采风,使我对草原的感情更加强烈了。再后来,在暑假我就带上当时还在上小学的女儿多次到草原旅游,和草原的孩子们交朋友,女儿也喜欢上了草原。也就在这期间,我们在草原上看见了成群可爱的黄羊,同时也目睹了汽车上拉着的死在枪口下带血的黄羊(那时还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听牧人说,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城市里的盗猎者(并不是真正的牧民),趁着黑夜开车溜到黄羊出没的草原,开着车灯引诱黄羊往车灯处聚拢,随后一只只无助的黄羊便纷纷倒在了埋伏在附近的盗猎者的罪恶的枪口下,悲哉!
草原上的美景,蒙古包里的牧人,还有发生在草原上这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不时触动着我的心,就试着写了一些草原的儿歌和反映草原儿童生活的小说,在区内外的一些报刊杂志上发表了,给了我继续创作草原作品的勇气和自信。
女儿的话:
从四五岁时起,由于母亲在一个较远的学校教书很忙,家里没人照看我,我又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自然就多了跟随父亲外出开文学创作会的机会。每次在会上见到父亲那些友好、健谈、风趣的“笔杆子”叔叔阿姨们,听着他们娓娓道来的内蒙古大草原的神奇传说、美丽的风光……我都是魂牵梦绕般地神驰向往。
渴望中,在小学三年级的暑假里,父亲带我去了一趟锡林郭勒盟的蓝旗草原。哇,草原真美!如诗画一般。绿草滩,白羊群,撒欢儿的牛犊,飘着花纱巾的牧羊姑娘;弯曲曲的闪电河,黄灿灿的金莲花,座座大蘑菇似的蒙古包,丛丛摇曳着一尾尾穗梢的芨芨草,朵朵花瓣间芬芳着浅蓝色花蕊的马莲,束束迎着骄阳婷婷绽放的山丹丹花,对对留恋花朵翩翩起舞的紫蝴蝶;还有草丛中偶尔窜出的野兔,扯开嗓子欢叫的绿蚂蚱,低空婉转逗唱的百灵鸟……第一次喝到了醇香滚烫的奶茶,品尝了舒软融口、唇齿留香的乳白色奶皮子,吃到了汁鲜味浓的手把肉,就着野小蒜咀嚼的风干牛肉等……五年级的暑假里,父亲又带我去了锡林郭勒盟的东乌珠穆沁旗草原,参加了那达慕盛会,这样我对草原的印象更深了。草原是那么的雄浑壮阔,草原人是那么的热情豪放,草原的一切是那么的诗意般瑰美醉人。从草原回来后,我写了《额吉的热奶茶》、《亲亲小山羊》、《灿灿山丹花》、《穿上了蒙古袍》、《我有了蒙古名字》等几首小诗和几篇作文,并在报刊上发表了,这是我第一次对草原的爱的抒情。
大学毕业后,我先后在报社和电视台从事了记者工作,由于职业的特点,腿长了,眼宽了,接触草原的机会多了,这时父亲也已退休,就不再是他带我,而是我带他游草原了。
几年来,我带父亲游了锡林郭勒盟的正蓝旗草原,赤峰克什克腾旗的 贡格尔 草原、乌兰布统草原,呼伦贝尔的乌兰毛都草原、陈巴尔虎草原等。这些地方不但“风景这边独好”各领风骚,而且不论是芨芨草尖上、马莲的花蕊心、清澈的淖尔畔、蒙古包的炊烟里,还是飘逸的马鬃梢、飞舞的敖包彩帆顶、勒勒车的轮辙下,都无不香溢着草原圣洁的生活味道,流淌着蓬勃不息的生命魂泉,让人血脉律动、心灵升华。
在草原深处一个嘎查的蒙古包里,我们喝上了一位老额吉为我们特意熬煮的醇香的珍珠奶茶,在静静月夜的草滩柳影下,我们无数次迷恋老阿爸酒后为我们拉响的马头琴韵,梦幻上了年纪的老牧人讲述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草原人打狼的惊险搏斗、黄羊群迁徙的趣事传奇,热闹过隆重激情的那达慕,惊心过激烈壮观的牧人套马大赛……在草原的日子里,我还和嘎查的额吉学过挤牛奶、剪羊毛。父亲更有意思,忘记了花甲之年,在嘎查里专门找那些草原孩子们玩。他和孩子们在草滩上打滚儿、摔跤,一起采沙葱、吃肉干,学小羊羔咩叫,仰卧在草丛中看蓝天上的白云飘动,听百灵鸟飞转唱歌,给孩子们分吃我们从呼和浩特特意带去的孩子们爱吃的小零食,向他们学唱蒙古族儿歌,学跳蒙古族舞蹈……童心、童语、童趣在父亲身上得到了天真烂漫的展现。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祭敖包、采蘑菇,听他们讲和大人们一起维护草原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惊险故事。在锡林郭勒盟沿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乌兰布统草原,听当地牧民讲述草原人民为治理京津风沙源种草、植树、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动人事迹。一位牧人说出了草原人的心里话:在享受蓝天、碧草的同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草原的守护者。不论在哪处草原,我们都会看到高草滩上、沙丘坡处一台台迎风转动的风力发电机,这是草原人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营造绿色生态,利用绿色能源,倡导低碳生活,保护地球家园迈出的坚定步履。
草原人在禁牧、休牧、轮牧、搬迁,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行动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是草原人对草原的无尽的爱,而爱的草原又给了草原人永恒无私的爱的回报。
父女俩的话:
在草原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受,所亲所爱,我们心里有一种情感上的冲动,萌发了一股创作欲望,觉得不把草原上的这些事写出来,心里就空荡荡的,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过意不去。于是我们父女俩就回忆、整理从草原采来的写作素材,决定写一篇反应当代草原孩子们对大草原的热爱,维护草原生态环境和保护野生动物题材的小说。经过反复构思、推敲,就写成了《爱的草原》这篇在表现手法和形式上近似电影文学的小说。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著名诗人、词作家、书法家火华老师为书名题了字;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内蒙古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阿尔泰老师在百忙之中为小说写了序;著名文艺评论家、作家李悦老师以及中国国画院院士、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靳立成老师对小说做了指点;感谢远方出版社为小说出版的大力支持。
《爱的草原》和读者见面了,写的和想的还有很大的距离,就请智慧的读者们品评吧。
2011 年10月6日
于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