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达人关凤鸣:我想将这个艺术传承下来

30.12.2014  11:48

  原标题:烙画达人关凤鸣

  人们知道素描、水彩、油画,却很少有人知道烙画。让电烙铁和绘画联系起来,听起来很费解。但有一种艺术就叫烙画,古称火针刺绣,又叫烫画、火笔画,即用火烧热烙铁在木板上熨出烙痕作画。在准格尔旗薛家湾镇,烙画达人关凤鸣能利用电烙铁,在木板材料上通过控温熟练地画出精美作品。

  说起画画,关凤鸣感慨道:“或许是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爱画画儿,上学时我的每个作业本几乎都画满了画儿。记得上初二时,我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所有人物都画了下来。”关凤鸣十三四岁时,家具上的装饰少,很多人请关凤鸣的父亲到家里给新家具烙画,把花鸟鱼虫、山水风景等图案作为装饰。他看到,父亲在木头上烫出的烙画比在纸上画出来的效果好,而且形象生动逼真,从那一刻起,关凤鸣便深深地喜欢上了这种烙画艺术。

  关凤鸣共创作了200多幅作品,当作朋友之间的礼物相赠,直到有一天,他接到北京烙画馆的电话,让他画一幅《北京什刹海》。关凤鸣毫不犹豫地接过这个活儿,闭门在家整整画了一个星期。功夫不负有心人,关凤鸣按照要求完成了作品,烙画里的人物活灵活现,卖酒的、拉车的、抬轿的……犹如还原了昔日老北京街巷的热闹景象。

  《北京什刹海》是关凤鸣最投入、最满意的一幅作品,他从中总结道:“虽然烙画的功底是日积月累而成的,但创作灵感却是瞬间的,它是人们对艺术的一种领悟。”

  关凤鸣的创作灵感大都来源于生活,他创作的胡杨林就是在旅途中看到美丽的胡杨后拍下照片,然后再回家创作。关凤鸣说:“烙画创作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火候和分寸。久烙和短烙出来的效果完全不一样,也是衬托烙画艺术意境的关键所在。烙画上人物、景色的颜色浓淡深浅,全靠烙铁的火候、快慢以及画笔的走向来体现。”

  在关凤鸣创作的作品中,无论是山水风光、花鸟动物的泼墨抹染,还是人体与静物的质感肌理,都跃然纸上,别具韵味。说起烙画最难的地方时,关凤鸣说:“在《雪域豪情》这幅画里,狼的皮毛用的是仿苏绣的手法,这是烙画中最难的,这里需要突显出毛发的层次,比如头部毛发少、身上的毛长、毛发内柔外粗,同时,还得表现出毛发被沾在雪地里那种湿漉漉的形象感。”

  几天前,关凤鸣又接到一个烙画活儿,要创作长城风景画。这幅画他已经创作了3天。在记者看来,这幅画很漂亮,而关凤鸣却告诉记者,这幅画他正在尽力补救,难点在于长城的砖块,需要烫出雄伟恢弘的气势,而现在,他觉得稍有欠缺。他打算把这幅画当作草稿练练手,等创作第二幅画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在他看来,在木板上烫画创作前构思要成熟,先勾勒出画像的大致轮廓,再从细处着手“巧笔”描绘,烙时还要又准又稳,力求眼心手配合默契,一气呵成,稍有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

  现在,关凤鸣将自己的一些作品发在网上,受到了众多网友的好评。关凤鸣告诉记者:“网上的朋友们经常向我要新作品,几天没有上传新作品,他们就催开了。久而久之,朋友们的关注和期望,便成了我烙画的新动力。”

  年底,关凤鸣打算办个画展。“原本我并没有想过要办画展,最近在辽宁锦州的一群爱好者的鼓励下,突然有了办画展的想法,想将这个艺术传承下来。”关凤鸣笑笑说。(记者 赵元君 通讯员 刘敏 张宪丽)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