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塞外煤城10年变身“绿城”
“这几年,我去过大连,游过青岛,可乌海湖的亲近与灵动也同样让人陶醉。”带着儿子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煤城”乌海市踏青的北京游客王萍感慨道。
4月中下旬的内蒙古草原已披上了薄薄一层绿衣,而素有“塞外煤城”之称的乌海市则前所未有地洗去一身“煤气”,迎来10年变身后的鸟语花香。
乌海是一座因煤而起、因煤而兴的工业城市,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之一,也是连接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枢纽。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乌海地区只有几百人口。1958年,包兰铁路全线开通,接着“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拉开了当地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序幕。
据当地退休工人王占军回忆:“当时,为解决包钢等大型企业对煤炭等资源的紧急需求,乌海接到了开展‘夺煤会战’的命令,一时间,中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400多个县市的志愿者涌到这片热土。”
王占军的老家在山西,五十多年前作为支援矿区的技术人员,留在乌海,生活至今。
每日饭后,王占军都要在家门口的公园散步,如今的乌海空气新鲜,每到春夏季节,湖波荡漾、绿草菁菁、鲜花绽放。而这般景致在王占军看来却有些“出乎意料”。他说:“当年乌海发展煤炭时,穿着白布鞋在外面走,不到半天就黑了,更别说衬衣领子和袖口,黑色的尘土可谓是无孔不入。”
资料显示,1976年乌海建市后,逐步形成了以煤炭为主,化工、建材为辅的产业结构。20世纪90年代时,着力构筑能源、化工、建材、特色冶金支柱产业框架。长久以来的发展模式,令这座城的“绿色”日渐暗淡。
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驱动下,2006年,乌海市生态建设大提速,大手笔规划和建设起了绿色家园。10年时间里,当地作出《关于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决定》,陆续启动了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建成“内蒙古自治区园林城市”,甚至跨入中国绿化模范城市的行列。
在2016年乌海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市长艾丽华介绍道,“十二五”期间,乌海市组织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97个,新增绿地面积20.6公顷。截至2015年底,当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9%,绿地率达到40.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9.7平方米,“三绿”指标均高于中国国家园林城市申报标准要求。
如今,坐落在黄河边的乌海在乌兰布和沙漠和甘德尔山的环抱中,恰似一幅水墨丹青。当地政府还以生态建设为基础,建成特色景区,发展旅游业,让游客领略山、水、沙漠、湿地、草原为一体的独特自然山水景观。
乌海市委书记宋亮表示,接下来,乌海要致力建设以乌海湖为核心,以沿边、沿路、沿山和沿河防护林为主的生态绿化带,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区为节点的生态功能区系统。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