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远程医疗中心里的生命接力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15日电 题:远程医疗中心里的生命接力
新华社记者张丽娜、魏婧宇、安路蒙
“这个药会导致丢钾,现在不能用。”“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可以尽快安排核酸检测。”“对比两次肺部影像,可以看到明显的吸收。”……每天上午8点半开始,这样的“远程会话”都会从内蒙古自治区远程医疗中心传出。
2月14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远程医疗中心,专家组正在连线进行远程会诊。新华社记者刘磊摄
2月14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远程医疗中心,专家组正在连线进行远程会诊。新华社记者刘磊摄
2月14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远程医疗中心,专家组正在连线进行远程会诊。新华社记者刘磊摄
屏幕一端是内蒙古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的专家们,另一端是全区各地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内蒙古自治区远程医疗中心开启高速运转模式,每天与全区各定点医院进行视频连线,逐一对新冠肺炎的确诊和疑似患者进行远程会诊,一场场生命接力在这里紧张进行。
“明天想加大白蛋白用量。”“用量上来了心脏受得了吗?”来自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向专家组介绍患者的用药情况,专家组组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孙德俊和其他专家认真进行着研判。这位85岁的患者常年卧床,有20多年的高血压和心脏病史,对她的治疗和用药都经过自治区专家组的认真评估。
2月14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远程医疗中心,一名参与诊治的专家正在查看患者病情介绍。新华社记者刘磊摄
2月14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远程医疗中心,专家在查看患者肺部病情。新华社记者刘磊摄
“新冠肺炎是新型传染病,我们对疾病的演变过程还不完全清楚。”孙德俊说:“进行远程会诊相当于查房,我们每天都把内蒙古的确诊病例过一遍。接触的病例多了,对这个病的了解就更多,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疗方案。”
赤峰市传染病防治医院内收治了一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这名患者一度呼吸心跳骤停9分钟,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又恢复了生命体征。视频信号和赤峰市传染病防治医院接通后,孙德俊连忙询问这名患者的身体情况。得知他的肺部影像明显好转,心脏状况也保持稳定后,孙德俊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
对这名危重症患者,除了远程诊疗,还成立了针对他个人的救治专家组,派自治区专家前往赤峰市对他进行诊治。需要派什么专家过去?缺什么仪器?这样的问题在远程诊疗中总能听到。
2月14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远程医疗中心,医护人员正在记录患者病情。新华社记者刘磊摄
2月14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远程医疗中心,一名医护人员拿着下一位患者病例,准备递送给会诊专家。新华社记者刘磊摄
通过远程会诊,自治区医疗救治专家组将呼吸、重症、机械通气等领域的专家派往需要的患者身旁,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精准发力到需要的地方。“远程会诊有助于我们综合研判,集中发力,对重型、危重型病人进行精准施治。”孙德俊说。
远程医疗中心虽不是治疗一线,但紧张程度毫不逊于一线。“这里就像是心脏,将血液源源不断输送到基层的收治医院。”孙德俊说,他们也会定期与北京、武汉的专家组视频交流,不断更新完善诊疗方案。
14日远程诊疗一直持续到下午2点多,为全区80多名确诊和疑似患者完成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