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贤:我用爱来照顾公婆
“一等人忠臣孝子”。孝,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在松山区向阳街道临河西社区就有这样一位一等人,20年如一日,以行动诠释着孝道,以一点一滴的真爱书写着“孝老爱亲”的故事。她的故事得到了社区居民广泛的赞誉和褒扬。她,就是王国贤。
今年46岁的王国贤是临河西社区的一位居民。1996年,27岁的她走进了这个特殊的家庭——多病的公婆和右腿有残疾的丈夫。丈夫虽然身有残疾,但忠厚善良、务实肯干,考虑到丈夫行动不便,有什么脏活累活,她都抢在丈夫前面干。婆婆患有气管炎,一到冬天病情就会加重。略懂医术的她十分清楚做好家里保暖可以减轻老人的病痛,所以在立冬前,她就将两床棉被弹成一床松软的褥子给婆婆铺上。每天上班之前,她总是把饭菜盛好放在锅里保温,让公公、婆婆无论什么时候起来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婆婆爱干净,王国贤每天都把家里打扫得窗明几净、家里所用的被褥也都拆洗得一尘不染、衣服洗得干干净净。2006年春天,婆婆在眼科医院做了白内障手术,她每天都到医院伺候婆婆,同室的病人都以为她是老人的女儿,羡慕老人有福气,有一个孝顺的女儿,老人也骄傲地说:“我早就把儿媳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了!”
2007年10月,王国贤的公公因为患有多年的高血压,突发脑梗塞导致了半身不遂,当时王国贤的儿子刚刚满月,她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面对如此困境,她顾不上身体虚弱,伺候公婆、料理家务成了她产后的第一要务,孝心驱使着她默默为老人打扫污秽,清洁身体。为了让老人方便起来不再犯难,她专门为老人量身定做了坐便器和洗手盆,点滴关爱,为老人营造了清静而又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了让公公早日康复,她每天变着花样调理伙食。公公患病初期,她每天下班,无论多忙多累,都要扶公公在屋子里练习走路。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公公在床上躺了八年,她为公公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候了八年。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她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她以自己弱小的身躯为家人撑起一把遮风避雨的伞。公公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儿媳,我家儿媳妇比亲闺女还亲……”邻居一位老大爷羡慕地说:“我经历了这么多年风风雨雨,见过好多人和事,从来没见过这样孝敬的好儿媳妇。”
自从公公瘫痪以后,婆婆也变得寡言少语,哄“老小孩儿”可是王国贤的长项,每逢婆婆过生日、过年、过节,细心的她不但要买好吃的、还会买衣服或日用品等礼物送给婆婆。她用行动和细心证明了儿媳妇也能做个让婆婆穿得贴心的“小棉袄”。
王国贤对“孝顺”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孝顺不仅仅是让老人吃好穿好,还要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让老人气顺,心情好比什么都重要。面对邻居们的夸奖,她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每个媳妇都应该做的事,没有什么好炫耀的。”朴素平实的话语道出了她对生活的真切感悟,说不易、做更难,而她做到了说和做的最高境界:言行一致。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