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辛:“一元钱敬老摄影”暖了一座城
王辛为社区的老人拍照
“这一块钱敬老好啊,这闺女上门为我照相,我这心里真热乎啊!” 1月18日上午,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街道办事处锦山社区80岁的老人魏振国开心地说到。而更让魏振国感动的是,这闺女还留下了名片以及随叫随到的承诺。而让老人感到分外温暖的“闺女”就是平庄如意婚纱影楼的经理王辛。
今年30岁的王辛,2006年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元宝山区,在平庄经营如意婚纱影楼。从2个人到15个人,从偶尔的免费拍照一二张,发展到大型节日组织免费拍照活动,每年有计划地为群众上门拍照。坚持9年学雷锋,免费拍照金额达10万多元,受益人数2万多人。
“我开婚纱影楼,就业局提供大学生初始创业人员贷款担保,政府提供贴息,还得到过社会上很多人的帮助,现在生意做起来了,我就惦记着为宝山人做点实事。”
心里装着宝山人,王辛很快就行动起来。护士节,她为1000多名护士免费发放照相卡;“六一”节,累计发放免费卡15000张;教师节,为600多名老师拍摄风采照;敬老日,到敬老院为500多老人免费拍照,同时,她还配合元宝山区残联,到偏远乡镇走街入户,上门为2000多名残疾人拍摄办理各种证件急需的寸照。
除了发放免费卡,王辛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爱老敬老中。谈起“一元敬老摄影”,王辛说:“最初,我是不想向老人要钱的,但又担心老人要面子。后来,我觉得只要1元钱,既能让老人接受,又能让他们的尊严不受影响。”
2012年2月的一天,王辛冒着严寒来到美丽河镇前村腾文英大娘家中,“大娘,我来给您照相来了。”当时已经79岁的腾大娘患脑血栓三年多,行动不便,听说有人上门给自己拍照,别提多开心了。照完相后,腾大娘坚持要给钱:“这孩子连1块钱都不想拿!”老人“埋怨”王辛不该这样照顾自己。王辛连忙解释:“大娘,这一元钱敬老摄影活动在咱们村是试点,所以免费。事后,王辛说:“老人硬往我手里塞钱,我心里又感动又不忍,也更坚定了我要把这件事做下去的决心。”
当天,王辛走遍了整个村庄,为村里年龄大的、身体不好的老人上门拍照。之后的两天,王辛干脆留在村子里,为美丽河镇前村的420名老人免费拍摄了照片。
美丽河镇前村党支部书记张志权说:“一元钱敬老摄影活动非常好,一元钱不多,但一元关爱所表现出来的是对老人人格的尊重,是让关爱行动让老人容易接受,真正体贴入心,老百姓特别欢迎。”
随着下乡次数的增多,有一个声音在王辛的心中愈发强烈:一定要常下乡,因为村民们太需要这样的服务。
在王辛的感召下,影楼的员工也逐渐加入到“一元敬老摄影”的队伍中,把学雷锋当作一件快乐事,“我们全体员工都把进社区、入乡村为大家免费拍照当成分内的事。”王辛如是说。
这几年,王辛和影楼的员工总是挤时间去为乡亲们拍照。“村民朴实得让我们感动。他们见我们辛苦,总是给我们送开水、送吃的,还常常硬拉我们去他们家里吃饭。乡亲们的热情也激励着员工,现在大家总是抢着参与下乡拍照活动。”
除了义务拍照,去年春节前夕,员工们下乡时正赶上慈善总会开展救助贫困家庭活动,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捐助了5个贫困家庭。不断付出结出硕果,就在不久前,如意婚纱影楼被命名为“元宝山区慈善摄影基地”。
在过去的九年里,王辛一如既往地践行着雷锋精神,而谈起“学雷锋”,王辛也有着自己的感悟与理解:“过去有人说,雷锋精神年年有,3月来了4月走。我感到学雷锋要常态化,要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学雷锋。”
现在,王辛已经将学雷锋当作一项事业来规划,为了更好地回馈社会,她还制订了细致的“一元钱爱心敬老系列活动”计划:春节过后,在全区偏远、贫困村镇开展“一元钱敬老摄影”活动;“六一”期间,在城区小学生中开展为“尊老敬老、品学兼优”的千名优秀生免费拍照活动;九月份老年节期间,面向平庄城区70岁以上老人开展“一元钱敬老摄影活动”;建立元宝山区如意慈善摄影基地,面向区内外,免费招收学员,第一年提供3600元生活费;2014年底,设立“敬老聊吧”,针对一些老人孤独寂寞等现象,开展陪聊活动,聊开心事、琐碎事、烦恼事,使老人在心灵上有个安慰,在全社会上形成人人关心、爱护老人的良好道德风尚。
涓涓细流,温暖人心。王辛说:“我希望通过如意婚纱影楼的‘一元钱爱心敬老’系列活动,通过全体员工对老人的爱心关怀,激励自己,感动老人,影响社会。”
三年来,王辛开展的“一元钱敬老”系列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她的影响下,元宝山区参与“一元钱敬老”活动涉及到“一元理发”、“一元打字”、“一元修鞋”、“一元买药”、“一元打车”等行业,登记在册的志愿者队伍达到120多支, 3500余人。她倡导的“一元钱敬老”,在元宝山区刮起了一场爱心风暴,温暖了赤峰一座城。( 内蒙古新闻网 记者 范悦怡 )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