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为农牧民工撑腰

02.02.2015  11:20

 

  文/周歌  画/沈海涛

  在今年的两会上,就业问题依然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焦点问题之一。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打零工的农牧民工基本都没有养老保险。没有养老保险,就意味着未来生活没有保障。没有保障,是许多背井离乡进城务工农牧民的心病。(1月29日《北方新报》)

  面对多数农牧民工没有养老保险的尴尬现状,既需要广大用人单位能够自觉恪守《劳动合同法》,切实妥善解决农牧民工的社保问题,同时,也提醒督促各级政府以及相关劳动监管部门做好监管工作,从源头上保障农牧民工的权益,切实通过制度护航,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

  劳动力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最为宝贵的财富。近些年来,我们欣慰地看到,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仅能够大幅提升员工的薪酬水平,同时,他们还着力解决员工的福利待遇,及时为员工缴纳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可是,也有一些用人单位不择手段逃避其理应为员工缴纳的保险费,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怎能让员工安心工作呢?

  针对这样的现状,各级政府以及劳动监管部门既应当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督促用人单位能够严格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最大程度维护农牧民工的权益。同时,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还应当通过更多的政策宣传,引导农牧民工明白自身应当享受的权益,在就业过程中,当依法妥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这样的状况,一旦农牧民工要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缴纳养老保险等,那么,他们很可能找不到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劳动监管部门必须要用制度为农牧民工撑腰,不让用人单位有机可乘。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