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 “小布袋”活动 续写17年美籍华人“大爱无疆”
9月8日,兴安盟农牧场管理局妇联结合局机关第二党支部开展党员干部“两学一做”活动,在巴达尔胡农场小学开展了“小手拉大手 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活动中,为每个学生发放两个小布袋,一个用来装自己随身带的物品或食品,一个用来装自身产生的垃圾,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好的生活规范,爱护环境保护家园。
兴安盟妇联在村容村貌整治过程中开展的“小手拉大手 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在试点旗县市的乡镇中心校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今年,盟妇联把试点乡镇学校的好经验推荐给全盟各旗县市的妇联,通过开展活动推进农村牧区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十七年前,也就是1999年10月,美籍华人陈泽洲先生、麦艳贞女士在参加完“十一”天安门广场国庆观礼活动后,在中国旅行社总社夏东明女士的陪同下来到当时内蒙古兴安盟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农牧场巴达尔胡农场参加希望小学落成典礼。
此前陈泽洲先生、麦艳贞女士通过希望工程捐款20万元人民币,这样巴达尔胡农场希望小学在全场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建成了唯一的教学楼。
典礼当天,各方代表和全校师生汇集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看着自己的爱心在多方力量的重视、支持下,一所崭新的教学小楼投入使用,听着孩子们用他们稚嫩的歌声为帮助他们的人献上表演表达谢意,老夫妇掉下了眼泪。在仪式结束的现场,麦艳贞女士打开传统的绸缎钱夹,取出支票,当场又为学校捐款3000美金,用于教学!
为了这座希望小学的落成,为了孩子们雨天不再走进泥泞的教室,场部地区的干部职工那一年每人只领到的200元工资过年。学校投入使用后,当时在任的解桂兰校长制定了较为细致管理措施。孩子们每人从家中带来车胎胶皮块钉在椅子腿儿上,以免磕碰地砖,雨天每个学生的书包里都会带一个刮泥板,进教学楼前都要将脚上的泥刮干净后才进入教室。那时的学生都自觉地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墙上无一处乱涂乱画,孩子们至今走路时老师都会有句习惯用语,“走路当心,手不要扶墙”。
布袋的用意源于麦艳贞女士。她说:“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上学书包里面会带两个布袋,一个装物品,一个装随手产生的垃圾。”去年妇联将“小布袋”付诸行动,分发到各旗县市农牧区的试点学校。
这次小布袋的发放活动对于巴达尔湖农场小学的孩子们意义不同,希望活动让孩子们重温陈先生夫妇的善举,让孩子们与这对爱心夫妇建立情感上的链接,引导他们珍惜环境,努力去做对自己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陈先生夫妇70多岁却从不坐头等舱回国,他说坐经济舱省下的钱可以帮助很多需要帮相互的孩子们。也正是在这所小学的带动下,在宁东明女士的积极努力下,继20万元希望小学建设后又争取到了1.3万美元的援助资金,带动了三个农场三个生产队的小学建设。宁东明女士个人也捐资3000元为巴达尔胡小学建起了流动书库,书库又赢得了局里部门的支持增加了图书的配备。当时书库在十个农牧场流动,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2008年5月宁东明女士又协调中国旅行总社为巴达尔胡希望小学争取到40台替换下来的电脑。这期间还得到了北京麦当劳企业赞助的篮球架,团盟委为学生购买的1万元教学设备,几十个北京的爱心人士对孩子们一助一的援助。由于当时对孩子们的正确引导,很多孩子与援助方都保持着联络。这次副校长贾红军说:“有的孩子至今还与援助方保持联系,我想这样的联系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物质和资金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们精神上的鼓励。
十几年过去了,巴达尔胡农场希望小学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老校长退休了,当年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如今两鬓都生出了白发,职务变了,作风没变,学校的好习惯仍保留至今。
这所学校曾经也因为这座教学楼和学校的出色管理免遭了第一批被砍掉初中的结局,在很多地方成员外流加之生源减少的情况下,巴达尔胡希望小学依然有序发展。如今,八十几个孩子在全校教职员工的悉心教导和管理下,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今年在盟农牧场管理局的重视下,农场党委决定对学校进行了整体维修,如今的教学楼又披上了新装。场党委书记、场长张海权说:“我们把学校环境改善好,老师把教学质量抓好、校长把学校管理好,我们才能留住生源,培养好农场的子弟。”
有太多感人的故事不能一一描述,大爱汇集的力量一定会激励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们向善、向好、向前、向上!
不管老人家身在何处,我们用这样一种形式建立链接叙写今天的感动。这种传承才是对这对华侨夫妇最好的回报!(兴安盟妇联 马伟玲 文/ 陆晓娟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