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内蒙古防凌第一线
原标题:目击防凌第一线
直升机执行侦察任务
气垫船准备出发
巡堤员杨兵在堤坝值班
达拉特旗段流凌河道
每年的黄河内蒙古开河期,都是防凌工作最紧张的阶段。在这20多天的时间里,水务部门和军队、地方组成数万人的防凌大军,日夜坚守,河道、堤坝、空中形成3道防线,严防凌汛灾害发生,保障沿黄地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开河进入关键阶段时,本报记者将用8天时间,探访黄河沿线,采写“黄河日记”系列稿件,为读者呈现防凌第一线的紧张战斗场面,以及黄河岸边正在发生的故事和变化。
侦察机观凌
3月16日8时,包头二里半机场,一架军用侦察机整装待命。内蒙古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巴利平和空军部队的机组人员登上飞机,开始了今天西线的观测飞行任务。作为驻前线指挥部的“总舵主”,巴利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乘直升机沿黄河河道观测开河情况。
当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从四五十米的高空俯瞰,是地面观测完全不同的视野范围。黄河河道内水流平缓,大块的冰凌随着水流漂向下游。再往下游飞行,河面颜色由青变黄,部分河段仍是封河状态。今年的开河情况较为平稳,封河期较往年短,冰层薄,封河长度也短。母亲河显得温顺宁静。而巴利平清楚,这位看起来温柔的母亲河,随时可能变了性情,大发脾气。从包头出发,飞至万家寨水利枢纽返回,一次西线巡查,耗时3个小时左右。这次飞行,没有发现重要险情,侦察任务顺利完成。
3月7日,空军部队的10名机组人员和4名地勤人员驻扎前线指挥部,协助水利部门执行侦察机侦察凌情任务。如果发生险情,在西安待命的空军轰炸机将随时飞赴现场执行爆破任务。炸冰通凌是常用的排险方法。炸冰坝的方法有飞机轰炸、炮击、气垫船直接上冰爆破等方式。其中轰炸机轰炸效果最有效。从冰坝的下游端开始逐步向上游方向打,打到冰坝总长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剩余部分因水头落差就会自溃。如果条件允许,在冰坝完全形成以前主动破冰,效果会更好。多年来,空军部队一直配合水利部门,在开河期间配合防凌侦察及爆破工作。在空中拉开第一道防护线。
右岸700公里防线
在黄河对岸坐镇指挥的,则是鄂尔多斯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刘克勤。3月5日,刘克勤带领他的指挥组,入驻达拉特旗黄河前线,靠前指挥,安排部署防凌工作。黄河鄂尔多斯段地处黄河流域最北端的鄂尔多斯高原边缘地区,由鄂托克旗进入鄂尔多斯市,从西、北、东三面流经鄂托克旗、杭锦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在准格尔旗马栅镇大口村出境,全长728公里,几乎占据内蒙古黄河工程的整个右岸,与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5个盟市隔河相望。沿河地区总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百分之六,沿黄涉及17个乡镇(苏木)。
如果说,黄河左岸是5个盟市联合防凌的组合军,右岸则是鄂尔多斯市独当一面。相比对岸的喧嚣,达拉特旗堤坝显得安静了许多。跟随刘克勤来到二贵圪旦险工段,沿线堤坝上堆积着大量石块,这些都是防凌备料,一旦发生险情,用于抢修险工地段。不远处可见一个摄像头。前线指挥部值班室可监控的28个地点,这里就是其中1个。二贵圪旦险工段冰面已经开始融化。大块的浮冰开始在河道内漂移,碰撞堤坝发出阵阵闷响。堆冰等情况,随时可能发生。
刘克勤说,目前除杭锦旗沙漠无人区、准格尔旗峡谷区外,其余段落基本全部设防,堤坝总长458公里,形成险工55处,开河期间的防凌任务十分艰巨。为了做好开河期间的防凌工作,鄂尔多斯市落实了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凌责任制,市、旗、乡镇(苏木)都落实了防凌责任人,层层包干,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于2014年12月20日,在《鄂尔多斯日报》上刊登了2014~2015年度黄河防凌责任人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5公里一设防 气垫船巡防
3月17日9时30分,包头市黄河堤坝,张春瑞带领他的气垫船抢险破冰队开始河面巡查工作。他们驾驶的气垫船十分拉风,吸引路人纷纷掏出手机拍照。这种气垫船,能够在冰面、水面和沼泽地畅行无阻,所以十分适合开河期间执行巡查和抢险任务。
当天的气温偏高,黄河河道内水冰融合。气垫船在冰面疾驰,遇到水面则放缓了速度。一群群天鹅被马达声惊扰,洁白的身影飞向蓝天,与波光粼粼的河面,构成一幅绝美的画面。队员们却没有心思注意眼前的美景。他们的目光,集中在可能堆冰的堤坝,和大面积流动的冰凌上。
由于气垫船能够到达普通船只无法到达的复杂河道,如有险情,可以携带炸药执行爆破任务。也可以放置地标,指引轰炸机执行爆破任务。因此,气垫船抢险破冰队在防凌抢险中承担着重要任务。
张春瑞是气垫船抢险破冰队队长,来自内蒙古黄河工程管理局。他带领的6名队员,也都来自沿黄各盟市的水务部门。3月初到现在,他们已经在防凌前线工作了半个多月。从2009年至今,每年的开河期间,张春瑞都要执行相同的任务。今年的开河情况较为平稳,而再过几天大片冰凌流下时,将是张春瑞和队友们最紧张的时候。
巡河组的船只,则是顺河而下,执行着清障任务。开河期间,河道内所有可能对防凌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的浮桥、建筑物等,都必须按要求清理撤除。
王洪强的巡查工作,则开始得更早。王洪强是包头市小白河防凌防汛管理所的副所长,他所在的管理所的16名工作人员,24小时奋战在防凌第一线上。小白河防凌防汛管理所管辖的19.6公里的堤坝防控范围内,每5公里设一处监测点。监测点24小时有人值班,负责观测冰情凌情。5公里的范围内,巡防人员可目测左右两侧的河道堤坝情况,是较为科学的设防距离。在整个黄河堤坝上,都拉起了这样严丝合缝的防护网络,靠着人海战术严防死守,确保堤坝安全。
下午16时,王洪强巡查至小白河萨茹拉豆腐窑险工段防凌防汛监测点。巡堤员杨兵正在这里值班。今年46岁的杨兵,是豆腐窑村村民,从小生长在黄河岸边,对黄河的水情十分熟悉。巡堤员的工作也干了10多年了。每年的开河期间,他都要参加到巡堤工作中,是数万人的防凌队伍中的一分子。
虽然他家离堤坝不远,开河期间,却不能擅离职守,值班的时候他吃住都在堤坝旁边的一个简易帐篷里。眼前的河段漂凌情况他要随时观察,发生险情要及时上报。另外,他还要注意来河边游玩的人们,开河期间,冰层变薄,不能随便踩冰玩耍。保障堤坝安全,是他们的职责。
黄河冰凌流淌的不是常规的液态流,而是冰和水、固态和液态混合的二相流。由于流体不均匀,卡堵现象随时都在发生,加上河床边界的不规则、气温变化等影响,使监测难度增大,凌峰和局部高水位的出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防凌工作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
后方严密监控 即将全线开河
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巴利平介绍说,与往年相比,去年年底至今年,黄河封河期较短,冰层较薄,封河长度短。开河期间尚未发生重大险情。今年开河期间,海勃湾水利枢纽首次发挥防凌调控功能。按照黄河防总调度指令,海勃湾水利枢纽从2月24日开始蓄水调控,到3月14日止,增蓄水量2.1亿m3;利用三盛公水利枢纽从3月9日开始分滞凌水,到3月14日止,共分滞凌水0.77亿m3。科学合理调度,有效缓解了下游防凌压力。
目前,开河形势总体平稳。自治区防凌前线指挥部将按照国家防总、黄河防总的部署和自治区的安排,密切监测天气和凌情的发展变化,及时组织会商、分析研判凌汛形势,加强督查和信息报送,认真做好巡查防守和破冰排险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开河期防凌安全。预计几天之后,黄河内蒙古段将全线开河。历时20多天,投入数万人的开河防凌大会战,已经接近尾声。
3月16日8时30分,在位于包头市稀土高新区的水立方酒店,张宇光开始了今天的值班工作。这里是防凌工作组前线指挥部的工作地点。1500多人的防凌一线巡查值守人员,都由这里指挥、调度。军队、地方和水务部门集结的数万人防凌大部队的行动命令,也是由这里发出。
3月3日下午,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了开河期黄河防凌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分析了开河期间防凌形势,全面部署了开河期间的黄河防凌工作。3月5日,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派出两个防凌工作组在黄河岸边靠前指挥。黄河北岸的总指挥部,设在包头市。空军部队机组和地勤人员、气垫船队及信息员等工作人员,全部驻扎于此。而对岸的鄂尔多斯市防凌工作组,则设在达拉特旗黄河沿岸。
指挥部的值班室里,有两部电话、两台打印机和两台电脑。墙上贴着国家防办,黄委防办,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沿黄各盟市防办的值班电话。指挥部每天要跟这些部门沟通信息,分析汇总信息,协调指挥整个防凌工作。
张宇光的值班工作,包括记录来往电话和传真内容、时间、通话单位等。有险情报告时,要询问险情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后果、采取的措施及存在的困难和需求,并及时将情况通报有关部门。值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电脑屏幕上监控黄河河道上摄像头拍摄的河面凌情冰情。黄河沿线易发生险情的地段,设有28个摄像头。在前线指挥部的值班室内,随时可以观看这些地段的河面情况。一艘渔船、一块浮冰都清晰可见。
通过各方信息的汇总,张宇光制作了当天的开河示意图和防汛抗旱简报。当天开河示意图的内容是:“截止今日10时,黄河上游开通至前旗西乌拉段堤防桩号188公里,地名王六壕村,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喇嘛湾黄河大桥以上3公里,以下2.7公里主槽开通。我区累计开河313.7公里,开河水位基本平稳。8时水情:石嘴山508m3/s、巴彦高勒151m3/s、三湖河口350m3/s、头道拐459m3/s。槽蓄水量:巴彦高勒-三湖河4.298亿m3、三湖河-头道拐3.925亿m3、总槽蓄水量8.223亿m3。海勃湾水库库水位1073.49m,出库流量387m3/s;万家寨水库库水位970.60m,出库流量616m3/s。”这张示意图,对当天的防凌指挥工作起到关键作用。(记者 查 娜)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