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解读天龙生态“还绿大青山”计划

26.01.2015  12:55
  原标题:解读天龙生态“还绿大青山”计划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讲话精神,努力把祖国北疆这道生态文明风景线打造的更加亮丽,科技创新解决沙漠生态恢复的“亿利资源”,以科技创新解决草原生态恢复的“蒙草”、首创大青山生态修复新模式的“天龙生态”等优秀企业的经验和做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大青山作为横亘在内蒙古240多公里范围的一道重要生态屏障,对守护一方百姓的生态安全,对建设生态宜居包头、美丽内蒙古,美丽中国至关重要。2015年包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大青山南坡绿化二期工程,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要努力让群众看得见满眼绿色。

  大青山作为守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现已成为除沙漠治理与草原生态修复之外的第三大生态修复重点,对整个内蒙古甚至全国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性正日益显现。

   天龙生态首创大青山生态修复新模式

  2002年,天龙集团积极响应包头市生态建设的政策号召,怀着“让大青山重焕生机,为子孙后代造绿造福”的生态梦想,从家居建材、文化娱乐等产业迅速转移到生态建设上来,集聚在“还绿大青山”计划的绿色旗帜下,登上了无绿、无路、无水的大青山南坡。

  14年来,内蒙古天龙生态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团队经过了无数次的科研与实践,完成了科技创新修复大青山6万亩的佳绩,探索出以“耐旱树”解决大青山生态修复新科技,成就了现如今被行业人士称赞为“生态愚公”的天龙生态,以“科技创新为本,绿色与发展双赢”的大青山生态修复战略渐渐明晰。

  为了更好地了解天龙生态“还绿大青山”计划,笔者实地走访了内蒙古天龙生态环境发展有限公司,从生态团队的规划者、实践者,技术骨干,了解到一个“崭新”的大青山未来发展之路。

  在采访中,天龙生态总经理崔贵明详细地介绍了天龙生态的“还绿大青山”计划。整个计划的基础目标要再绿几座山,再造一片景,将“耐旱树”推广到包头市缺水少肥的生态修复工程中,为后代节水,为后代造福。此外,整个计划的产业目标力求在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用较短的时间,创造出一个年产值10亿元的大青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造一座生态新城。

  “没有科技创新我们走不到今天,没有生态责任我们大青山就永远只是‘石头山’。天龙生态不单单是把大青山变绿,而是要让变绿后的大青山能持续带动周边经济与产业的发展,真正做到为百姓造绿造福。”崔贵明介绍说。

  “2014年我们团队上下已经完成项目规划、人才储备等工作,尤其携手全球最著名的美国合益集团,为团队注入了国际化管理和执行思维,全方位地提升大青山旅游板块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2015年,大青山生态旅游产业的实施将正式进入建设与招商阶段。”崔贵明说道。

  天龙生态总工程师张英杰说,大青山自然环境的改善是整个计划成立的根本,未来,大青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会成为包头成功人士再创业、再投资聚集地。整个园区将以文化、投资为双轮驱动,充分纳入“园区、市区、自治区”三区联动的发展战略中,力求塑造成为西部典型。

  据了解,早在2012年,天龙生态公司高层就决定,要将天龙生态14年来拓展出的山、水、林的绿色空间,用于生态旅游,提高大青山南坡绿化的综合效益,带动百姓致富。与此同时,包括科教园在内的整个产业规划也得到了政府以及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院、西北农业大学等国内权威生态研究机构一致认可。

   科技与经营助推生态产业升级

  天龙生态崔贵明总经理回忆起,天龙生态在大青山进行生态修复初期,大青山南坡是名副其实的三无石山,“无绿、无路、无水”,而天龙生态创业团队也面临“无战略、无技术、无方法”的困境。带着之前积攒下来的家底儿和一颗还绿大青山的决心,大伙儿一头扎进山里这一干就是14年。在经历了初期“颗苗无收”的窘境之后,天龙人痛定思痛,深刻认识到,整个“还绿大青山”计划得以实施的前提,首要问题归结于一个字,就是“水”。既然缺水是大青山的实际情况,所以说问题的本质不是缺水,而是树不省水。

  于是,天龙生态联合了北京林业大学等研究北方石山治理的权威高校,一同研究大青山的生态治理,深入了解了这座石山的里里外外。大青山干旱少雨、缺乏浅层地下水,高寒低肥,岩体坚硬,覆土仅有10公分。传统的坡改梯种植、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方法,都无法使林木扎根、成活,经过了无数次的科研、实践、再科研、再实践,终于研发出具有极强耐旱、耐寒、耐盐碱、耐瘠薄的抗逆超强的“大青山耐旱树”。同时,将节水、高存活、维护成本低的“耐旱树”,用于工矿废弃地环境治理、市政绿化工程、风沙源与荒漠化治理、铁路公路沿线生态建设等生态环境亟需修复的领域,把“耐旱树种”培育并进行销售也是整个计划的另外一项重要任务。

  天龙生态崔贵明总经理介绍说,天龙生态创新培育的“耐旱树”每年比传统林木多长30—50公分,节水率高达90%,成活率提高至95%以上,实现了“3省5高1美”生态价值:

  1.省水:“耐旱树”具有极高的水资源转化率,在干旱的大青山地区,“耐旱树”每年每亩可高效省水10吨,生长速度由10%提高至30%;

  2.省时:“耐旱树”具有超级耐旱节水能力和根系休眠的再生能力,是6—10月酷夏反季节栽植的最佳种质资源,施工周期缩短2.5倍,成活率达到90%以上;

  3.省心:“耐旱树”凭借低综合成本优势(省水、省财力、省人力)和高生态修复价值(高效率、高存活率),运用耐旱树的各类生态修复工程更易执行、可复制、可推广;

  4.高长势高经济:“耐旱树”高植株、伞状树形不仅有利于绿化覆盖率和含氧量的提高,而且40%树种为国家级保护植物,珍贵稀有的耐旱树,让大青山更加美丽生动,让百姓看得见满眼绿色,满眼色彩。

  治沙领域异军突起的亿利库布其模式,即将为中国整体治沙业带来一场大的变革;蒙草抗旱发起的小草行动正在以燎原之势引发草原生态链的系统恢复。而天龙生态作为大青山生态修复的后起之秀,其独创的科技型生态修复体系,在大青山生态修复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其“大青山生态修复+大青山生态旅游”的创新模式为产业发展树立了典范。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后,天龙生态就怀着还绿大青山的生态梦想,怀着建设宜居包头、美丽内蒙古的绿色信仰,提出了以“大青山生态修复+大青山生态旅游”为核心的“还绿大青山”计划,积极地参与到祖国北疆生态文明亮丽风景线的建设当中,为建设美丽内蒙古、美丽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最后,在天龙生态的品牌战略顾问张今博看来,纵观日本以及其他发达国家荒山生态产业的发展轨迹,都经历了生态修复到产业建设的完美蜕变,因此,“还绿大青山”计划的未来是光明的。生态因梦想而美丽,绿色以实践而动人,天龙生态得益于“绿色与发展双赢,科技助梦想腾飞”的经营战略,其正在实施的“还绿大青山”计划一定会在中国荒山生态修复,以及生态带动产业持续发展的创新实践路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