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内蒙古反馈意见 近一半保护区存在违法违规
央广网北京11月13日消息(记者杜希萌)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2016年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查自近日起陆续向地方反馈。昨天,督察组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进行了督察反馈:近一半自然保护区里存在违法违规开发。
今年7月,2016年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全面启动,对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等8个省、自治区开展环保督察工作。
督察组12日首先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反馈督查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区域生态退化问题依然严重,一些地方在产业环境风险控制方面措施不多,89个国家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中有41个存在违法违规情况。
尤其是大青山、西鄂尔多斯等自然保护区内采矿企业直到今年上半年才停止生产。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郝庆文坦言,此前部分工作推进进展慢,将加快完善保护区企业退出机制方案。
郝庆文:立行立改的比较好的是西鄂尔多斯保护区,立刻就制定了整改方案,现在在有序的退出。大青山保护区的企业的退出,我们现在加快制定方案。我们会根据督察组的反馈意见,对所有的问题统一来制定整改方案。
督查还发现,内蒙古自治区水和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进展也较慢,呼伦贝尔市多家企业长期超标排放。从2013年到现在被投诉140多次的北方药业有限公司异味扰民问题长期未解决。郝庆文说,督查解决了一批老百姓关注的问题。
郝庆文:这次中央环保督察群众举报的问题,一类就是工业企业污染,这也是老百姓身边的事情,一个就是挖沙采石破坏草场,还有一些就是养殖污染问题。一半都是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北方药业的这个问题,它就在建在城市周边很近的一个企业,气味逸散出来之后,老百姓很容易就闻到了,影响大,所以意见也很大。我们自治区、地市都进行了20多次的查处,但是是个老大难问题。中央督察组来了,立刻就停产整治了。
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办结环境问题举报1637个,关停取缔违法企业362家,问责2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