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蓝天映青山 天高云阔悦人心
——新城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纪实
圣水梁美景
呼和塔拉草原
大青山健身步道
生态建设宣传花墙
宜居的城市环境
生态路两侧绿化景观
环境文明是二十一世纪人类追求的新目标。环境已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实力、文明素质和社会秩序的综合体现和象征。特别是工业经济腾飞发展的今天,人类生存发展和自然资源利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矛盾,科学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近年来,新城区区委、区政府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强调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在保护发展生态文化、整体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把创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城区、构建和谐新城作为造福新城区群众、惠及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扎实有序推进,走出了一条符合新城区实际的环境建设保护之路,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抓好规划编制工作
为了创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新城区成立并多次调整了由区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区委常委、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府副区长、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及创建相关责任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环境保护局,由区环境保护局局长担任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配备专人负责创建工作。同时建立健全了创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长效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将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到领导干部考核范围,并与各相关创建责任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明确了具体职责,认真编制和修编了规划。2009年,该区委托大连民族学院编制了《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生态区建设规划》,进一步确定了新城区生态区建设战略目标、明确了生态区建设重点领域、提出了生态区建设的重点工程及保障政策措施,该规划由新城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批准组织实施。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城区从实际出发,于2013年5月对原《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生态区建设规划》进行了修编。修编的重点是依据环保部生态区县指标新要求,与之相对应的建设内容、主要任务,为创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指导。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推进环境综合治理
近年来,新城区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为目标,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初步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该区严格控制燃煤污染。近年来,共拆除改造燃煤锅炉164台,燃煤茶浴炉150余台,更换除尘设施120余台,对沿街餐饮业使用燃料及排放油烟实施严格控制;积极推广清洁燃料,提高了清洁燃料使用率;狠抓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管,在促进和支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同时,严格执行污染源日常执法检查、项目核查督查等措施,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加强对全区范围内工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危险废物的处置情况及放射源装置的使用情况检查;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新城区按期完成了东河改造工程及管网、绿化、道路等配套工程;在重点排污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实施污水达标排放,同时积极落实国家“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协助企业争取专项资金,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组织开展了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和水源保护区周边环境整治;加强了医疗废水和畜禽养殖业排污管理,关停了塔利村和野马图村两家规模畜禽养殖小区,清理取缔了城乡接合部垃圾猪、垃圾羊养殖点。
在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的绿色工程中,该区重点推进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建成了雅玛图森林公园、哈拉沁生态公园和呼和塔拉草原等生态项目。同时,通过实施小街巷改造拆房增绿、新建小区以楼促绿、道路建设以路带绿、河道整治以水引绿,大规模进行城市道路、社区庭院、游园绿地等绿色生态系统建设,切实扩大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还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宣传普及环保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注重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在生态工业建设方面,新城区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以及“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 科技 创新为动力,加快发展地区生态工业。
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保准入制度。加强源头管理,杜绝耗能高、效益低、污染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建项目入驻。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的开发应用,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整治违法排污企业,支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设,引导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调整和淘汰落后产业。该区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环保型园区作为重要发展目标,在实际开发建设中,淘汰掉了一批高耗能、污染重的企业,积极促进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基本完成了区域经济结构转型,能源利用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该区坚持走特色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在传统农业改造方面,该区通过调整农村发展布局,重点推进5000亩观光农业项目,大力发展以特色种植业及休闲、观光、采摘业为主的都市农业以及构建大青山沿山麓生态农业发展带,实现新一轮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发展,为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和生态保护增添丰富内容,更有效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新城区大力支持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了民营科技服务组织、农民流通服务组织、农技推广及产业协会的建设;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发展互联网+农业,使信息成为农民走向市场、走向富裕的重要渠道;调动农民和社会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农业。 在发展节水农业方面,该区进一步加大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农业,建成了香岛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野马图无公害绿色大棚,采用新型节水滴灌设备及方法,全面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
在生态旅游建设方面,近年来,新城区加快整合生态旅游资源,以“青山圣水 活力新城”为总体形象定位,进一步打造山林自然创意文化、草原文化、蒙古族文化、城市现代文化、乡村传统文化和大窑历史文化的旅游文化产业,全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交融,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文化特色浓郁的首府后花园 。依托全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多年来,新城区在城区及大青山前坡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种草活动,城区绿树成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7.3平方米以上;大青山前坡植被繁茂,树木郁郁葱葱,美景如画,形成“天然氧吧”。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该区集中人力财力,不断加大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大青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新修了森林公园游人观光步道,打通了哈拉沁沿河东路,修通了恼包村与万亩草场连接线,完成了生态公路的升级改造,初步形成了城区与大青山前坡互联互通的“两横七纵”路网格局,同时也形成了以生态路为枢纽连接各景区的生态观光旅游线路,景区通达能力明显提高。 景区开发步伐加快,新城区重点打造圣水古城、草原马汇、新城牧歌、中央公园等几大片区,突出了“林、草、城、乡、史”生态旅游主题,旅游景区年可接待游客500万人次,实现收入约17亿元。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营造创建良好氛围
为了加快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步伐,新城区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倡导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定期举办培训班,使党员干部和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的重大意义。在区政府网站开设了创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宣传专栏,加强了对创建工作的舆论宣传报道,在城区部分住宅小区、主要干道和110国道出城口及生态路、风景区都设立了宣传标牌、展板,悬挂了横幅标语,还利用街企LED屏滚动播放的形式,加强创建舆论宣传,营造氛围。重点加强节日宣传,以环保世纪行和“6·5”世界环境日等为载体开展多种宣传活动,将创建工作宣传到企业、机关、学校、社区和农村,大力营造全区人民热爱环境、建设生态新城、美丽新城的浓厚氛围,提升新城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仅2015年,在全区巡回举行创建宣传活动50多场次,悬挂横幅标语350多条,张贴环境保护宣传挂图500多幅,出版墙报和展出板报420期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多份,受教育干部群众10多万人次。
在七年的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新城区的生态建设一年上一个新台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稳步提升。同时,通过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开展,新城区人深刻地体会到:生态区建设重在过程、利在成效,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虽然目前全区创建的基本条件符合要求,各项建设指标已达到标准,但该区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不会停止,新城区人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加快建设美丽、富裕、和谐新城区,为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和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