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正蓝旗画卷

20.08.2015  09:50

  经 济发展的风景线

   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这是一份正蓝旗工业经济发展的清单——

  2015年4月,正蓝旗新能源发电项目内蒙古嘉耀风电场, 33台机组全部发电,接入蒙西电网马牙山110千伏变电站。截至7月末,累计发电6686万千瓦时,有效利用小时数1397小时,已完成年发电计划8500万千瓦时的78.7%。

  2014年6月开工建设的三峡正蓝旗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当年建成并网发电,完成投资8.8亿元,计划运营期25年,预计年平均发电量1.5亿千瓦时,年可节约煤炭约5万吨,减少排放烟尘61吨、二氧化碳12.6万吨、二氧化硫352吨、灰渣1.8万吨。

  2003年开工建设的正蓝旗上都发电厂,总装机规模372万千瓦,是国家“西电东送”北通道建设的重要电源支撑点,点对网接入京津唐电网。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截至2014年底,累计完成发电量1226.30亿千瓦时,实现利润88.34亿元,上缴税金56.74亿元。

  近年来,正蓝旗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农牧业建设,重点谋划了京北生态示范基地、清洁能源基地、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新型绿色建材基地、物流集散地六大基地建设和电力能源、石油产业、砂产业和循环产业园区及以文化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产值达“四个百亿”的远景规划。

  目前,全旗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66户,注册资金达23.9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户。以上都发电厂为龙头的电力能源和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372万千瓦和280兆瓦。2015年1至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现价产值42.64亿元;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1.32亿元。同时,正蓝旗成功申报“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家级示范县,成为我区8家国家级示范县之一。

  为有效整合工业固废资源,推动循环经济规模化发展,正蓝旗相继引进了宏江公司粉煤灰综合开发利用、吉林富洋脱硫石膏加工、鹤恩建材等项目。2014年7月,上都工业园区成功申报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在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机遇和挑战,为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发挥着积极作用。

  此外,正蓝旗按照全盟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总体思路,结合“工业强旗”的发展战略,重点把握电力能源、新型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产业等工业经济支撑点,着力推进以上都发电厂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以风光资源为依托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砂产业是正蓝旗重点推进的新兴产业,2011年3月入驻正蓝旗,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9033万元。同时启动了内蒙古硅砂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院的组建工作,逐步实现砂产业的“产、学、研”综合开发利用。

  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通过落实“三到村三到户”、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等一系列利民惠民政策,立足肉牛、奶牛、察哈尔羊三大产业,坚持减羊增牛精养,不断提升良改比重,促进了传统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全旗农牧业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收入逐年增加。2015年改良肉牛17.8万头,比2010年增加2万头,良改比重达到95.8%;受配率、受胎率由2010年的85%、91.5%,分别提高到2015年的86%、93%;繁成率达到83.4%;母畜比重达到61.6%。201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589元,2014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2735元,增加48%。

  目前,全旗现有乳制品加工企业12户、合作社3户、个体工商户100余户,日处理鲜奶能力36吨,年产奶豆腐841吨;糖果加工企业7户,年产奶酪型糖果840吨;肉食品加工企业7户,主要以牛羊肉精深加工为主,冷鲜肉存储量1305吨,速冻能力880吨,加工能力9000羊单位/日,现有从业人员550余人。

  正蓝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工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牧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正在努力进入锡林郭勒盟的前列。

   民族团结的风景线

   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正蓝旗蒙古族小学始建于1950年,学校连续16年被评为区级、盟级、旗级“义务教育示范性小学”“先进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和“小学蒙语文教学改革先进学校”。在国内外各项竞赛中,该校有1660名学生斩获金银铜奖。

  蒙古族中学建校于1958年,学校硬件设施、多媒体设备配置齐全,教学楼、学生宿舍楼、体育馆、食堂和标准化塑胶场地一应俱全。先后被评为全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和全盟“标准化民族学校”。

  正蓝旗有蒙古、满、土、藏、回、达斡尔、鄂温克等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45%(蒙古族占38%),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集地区。

  近年来,正蓝旗充分发挥民族地区、民族政策、民族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民族政治、民族经济、民族文化,巩固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努力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

  正蓝旗十分注重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采取多途径、多渠道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全旗现共有89个单位,除7个单位领导班子没有配备少数民族干部外,其他单位均配备少数民族干部,其中50个单位正职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占全旗单位总数的56%。政府17个组成部门的正职为少数民族干部。9个苏木镇场中,8个苏木镇场党委书记、6个苏木镇政府苏木镇长为蒙古族。

  全旗处级干部42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29人,占69%;全旗科级干部450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287人(蒙古族276人,满族6人,回族5人),占总数的63.7%。少数民族干部与汉族干部互相学习,共同致力于富民强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全旗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可靠的组织领导保障。

  正蓝旗十分注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使用和发展,在行政事业单位、窗口服务单位坚持实行双语服务;在城镇少数民族干部群众、转移进城农牧民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中,不断增强蒙古语言文字的社会服务功能;在社会市面用文和党政机关蒙汉两种文字并用并行,使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基层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中;“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正蓝旗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工作。根据《锡林郭勒盟禁牧区牧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助学管理办法》(试行),有锡林郭勒盟户籍并在区内外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的禁牧区牧民子女,享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每生每学年6000元,按每学期3000元发放。学前教育阶段实行“两免”政策,每生每年1200元,蒙语授课学生伙食费补助每生每年1000元。

  正蓝旗城镇医疗卫生水平有所提高,农牧区的医疗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所缓解。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点疾病防治,蒙医医药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并将蒙中医药服务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同时,在正蓝旗上下共同努力下,“十二五”期间,全旗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3120户9762人减少为2014年底的1197户2902人,6860人实现稳定脱贫。

  “如今在正蓝旗,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推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更加巩固,各族人民拧成—股绳,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该旗旗委书记霍锦炳说。

   文化繁荣的风景线

   建设好各民族的美好精神家园

  “我们这两年文化繁荣发展的目标是:草原文化创新发展,民族文化强旗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牢固,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改革发展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建设好各民族的美好精神家园。”旗长宝音图说。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草原文化繁荣发展至今,在正蓝旗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蓝旗境内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4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分别为:元上都遗址、侍郎城遗址、金界壕遗址;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分别为:羊群庙祭祀遗址、北魏长城、扎格斯台寺庙、旧桓州城址、关起义烈士纪念碑;旗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太平城、察哈尔盟第一个党支部等36处。奶食品制作技艺和蒙古族服饰被认定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自治区、盟、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别达到了2、11、17、63项,11人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6人被认定为盟级传承人,53人被认定为旗级传承人。

  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在正蓝旗人共同的努力下,正在由资源优势向文化发展优势、文化产业优势转变。

  这里有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蓝旗文化体育中心满足着不同人群阅读、健身等文体活动要求;建立于1957年,全国第三支乌兰牧骑正蓝旗乌兰牧骑自2011年以来共新创作品80部;依山就势设计建设的元上都遗址博物馆将于近日正式开馆;建于2014年的全旗第一个嘎查级文史室——巴彦高勒嘎查文史室等基层文化设施正在不断地满足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这里有丰富多彩文化节庆活动: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蒙古包技能大赛、八省区蒙古语播音员主持人大赛、冬季骆驼文化节、传统马文化节等节庆活动精彩纷呈。

  这里有抒写时代强音的文化产品:澈·蒙古勒扎布的诗集《女神》获全区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蒙古文图书类大奖,快板《牧场足迹60年》获自治区文艺作品创作三等奖;正蓝旗被内蒙古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之乡”创建示范基地、全区诗教先进单位……

  巴彦高勒嘎查西南的阿格腾艾里“牧人之家”,是牧民孟克于2006年建立的,现已成为国家级AA级旅游景区,曾被评为“全区旅游规范化景区”“旗级旅游先进单位”。到目前,正蓝旗“牧人之家”已发展到116家(其中星级“牧人之家”9家),位于全盟前列,累计接待游客20.4万人次,实现收入2400万元,户均纯利润15万元,从业人员达到816人。

  近年来,正蓝旗依托元上都遗址这一世界级品牌,将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相结合,从“草原都城”“上都文化”“自然环境”三个层面统筹区域旅游总体发展,全力打造以元上都遗址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世界遗产元上都遗址景区入选《2015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成为全区14个重点打造景区之一,计划利用3年时间,将元上都遗址区域性景区建成上都文化展示、传承、体验中心和草原生态观光基地,力争2017年达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

  正蓝旗现有国家3A级景区、2A级景区各一处,住宿企业143家,旅行社6家,民族商品制作生产企业60家,民族特色餐饮店45家,旅游从业人员5360人。2014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相关收入3亿元。

  元上都民族文化特色产业园项目于2011年6月动工,当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人社厅认定为农牧民返乡创业示范园,2013年被自治区经信委认定为自治区第三批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2015年4月被国家文化部列为2015年度丝绸之路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边疆安宁的风景线

   巩固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局面

  走私枪支弹药、矿山企业民爆物品、社会面非法枪爆物品、火工器材,查!

  制假售假,违反食品药品安全,车站、广场、学校及校园周边、医院、娱乐场所等重点关键部位的安全隐患,查!

  利用网络、微信恶意制造传播谣言、虚假恐怖信息,恶意侮辱诽谤,煽动非法聚集、集会游行等违法犯罪行为,查!

  ……

  近年来,正蓝旗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法治正蓝旗建设水平,加大平安正蓝旗建设力度,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了大量工作,使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边境综合防卫管控能力不断提升,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局面进—步巩固发展。

  围绕安全生产、生活安全和出行安全,正蓝旗加大安全检查力度,查处安全隐患,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了实处。围绕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正蓝旗制定了《重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对存在环境风险、环境问题的企业进行整治。围绕信访工作,正蓝旗认真落实《锡林郭勒盟关于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法规制度,旗委、政府领导和旗直部门、苏木镇场负责人包案制度,四大班子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巩固和扩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成果,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长效机制,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严厉打击各类运输、贩卖、吸食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加大了一线查缉、堵源截流、清剿外流毒贩和易制毒化学品管控力度,严查通过网络交易、物流寄递方式吸贩毒违法犯罪行为。开展了打击涉赌、参赌、利用电子游戏赌博以及为赌博提供条件或场所的违法分子,建立打击赌博违法犯罪活动的长效机制,形成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抵制赌博活动的社会风气和对赌博违法犯罪活动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

  2015年,自平安建设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各相关单位不断转变宣传形式和手段,积极协调旗新闻单位主动配合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平安建设宣传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百日行动的主动性,创建了良好的舆论宣传环境。

  正蓝旗境内铁路总里程是274公里,途经5个苏木镇场,其中:集通铁路总长123公里,于2013年复线开工建设至2016年通车;锡多铁路总长111公里,于2012年复线开工建设至2015年年底通车;蓝张铁路40公里预计8月份复工。重点电网建设总长316.92公里,已建成178.92公里,正在建设的138公里。为推进重点项目的顺利建设,旗委、政府成立了相关机构,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处置项目实施过程中由牧企矛盾引发的突发情况。

  正蓝旗切实加强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化解协调力度,开展了诉讼与信访分离、分流工作,将所受理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导入法律程序,在法治轨道内依法妥善解决信访问题,促进了群众依法表达诉求,提高接访质量及办结率;开展了政法系统执法执纪专项检查和“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专项整治活动,从源头上减少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开展了对未结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和切实解决执行难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及化解工作。

   生态文明的风景线

   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空气更清新

  正蓝旗拥有天然草场8332.9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81.8%,是距北京最近的典型草原牧区和京北重要的生态屏障。长期以来,正蓝旗始终把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首要任务,逐步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古日图飞播项目区曾经是严重退化沙化的夏营地。项目区自2000年开始建设,经过治理,昔日裸露的荒沙,已变为今日的绿洲。

  正蓝旗敖力克封育区由于曾经过度放牧,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植被盖度仅为13%。2003年,正蓝旗对该区域进行封山育林。经过治理,项目区的植被盖度达到90%以上……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主要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草原植被覆盖度和森林覆盖率进—步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让正蓝旗的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空气更清新。”旗委书记霍锦炳说。

  “十二五”以来,正蓝旗林业生态建设平均每年以15.57万亩的建设规模整体推进,2011年—2015年全旗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77.85万亩,总投资达9019万元。其中飞播造林34万亩,封山(沙)育林29万亩,人工造林14.25万亩,工程固沙0.6万亩,各年度均完成计划任务的100%,各项工程建设质量均达到国家建设标准。

  目前,正蓝旗生态防护体系初步形成,防护功能明显增强,特别是飞播造林成效显著,使浑善达克沙地重度受损地区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效遏制沙漠化扩展,生态屏障初具规模,生态效益逐步显现,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转变。

  上都镇因元上都而得名,为营造特色鲜明的城镇形象,正蓝旗按照“文明城镇、卫生城镇、生态城镇、特色城镇”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把上都镇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蒙元文化旅游城镇。城镇整体功能逐步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面貌焕然一新,绿化率由38%增加至52%,先后被授予“中国最美村镇”“自治区卫生城镇”和“自治区园林城镇”等荣誉称号。

  在城市管理方面,正蓝旗组建了城管综合执法局,建设了日处理能力1.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68吨的垃圾填埋场,组织开展了建筑市场、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等专项整治活动,切实保障了城区环境卫生的干净整洁,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浑善达克生态园位于上都镇西南,总面积200万平方米。为改善生态环境,从2007年开始对该地植被进行修复,对园内进行了绿化,按照最初的生态环境,保存了沙地、丘陵和草地等多样性的地貌生态景观。

  忽必烈广场的设计理念围绕蒙元文化和察哈尔民俗风情,主题为“废墟中的文明、碎片中的记忆”,已经成为正蓝旗城市的“客厅”和“名片”,广场绿化总面积9.6万平方米,种植乔灌木40余种。

  敖包希热公园,占地面积31公顷,公园内栽植各种乔灌木2500余株,是一座自然景观与人文艺术相映成趣,绿化、亮化、硬化等各类设施齐全的休闲公园,已经成为上都居民不可缺少的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金莲川湿地公园位于上都镇北,占地130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33万平方米。公园建设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建设以突出当地文化气息、打造江南风景、以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大型滨河公园,已成为提升上都镇城市品位、改善居住环境,拉动城市发展的又一靓丽景观。

  如今,忽必烈广场、敖包希热公园、生态园、湿地公园“一场三园”已经成为上都镇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外地游客向往之处。

   各族人民

   幸福生活的风景线

   各族群众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走进庆丰村,砖房红彤彤,院墙齐整整,道路光溜溜,唱歌跳舞广场美,家家喝上自来水,寻医购物不用愁,卫生室超市就建在咱村里头……‘十个全覆盖’那是个个都不赖。”这是庆丰村群众编写的歌谣。

  哈毕日嘎镇是正蓝旗唯一的农业镇。“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前,农村规划滞后,村庄布局凌乱。2014年开始,哈毕日嘎镇按照“原址改造”的模式,对庆丰村进行治理。目前,全村危房改造123户,建设3000平方米休闲广场1处;街巷硬化2.2公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这只是正蓝旗人民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

  截至7月31日,正蓝旗“十个全覆盖”工程完成投资2.43亿元,危房改造完成1355户;建设安全饮水6处,解决了724人2900头只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建成便民连锁超市工程18个……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得到全面加强。

  如今的正蓝旗经济社会发展更趋协调,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各族群众从物质上到精神上都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教育是民族之魂,“十二五”期间,正蓝旗教学楼、宿舍、食堂及风雨操场建设面积达52154平方米,比“十一五”期间的46615平方米增长11%;投入资金总计8025万元,比“十一五”期间6324万元增长26.8个百分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了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近3年来,正蓝旗通过灵活的就业培训模式、搭建孵化平台、灵活就业等方式,实现就业、落实就业去向的毕业生1121人,就业率达到82%。蒙语授课毕业生就业437人,占蒙语授课毕业生人数的80%。城镇新增就业48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看得了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正蓝旗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累计投入1.1亿元,建设了旗医院综合楼、改扩建门诊楼、蒙医医院综合楼、疾控中心综合楼、5所基层卫生院、48所嘎查村卫生室,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目前,全旗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4个,初步形成了以旗级医疗机构为中心、苏木镇卫生院为枢纽、嘎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体系。

  社区是便民利民的最前沿,为了使社区服务更加“接地气”、暖人心、有实效,正蓝旗在不断加强社区硬件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社区网格化的软环境建设,通过培养特色品牌项目,加快创建“一居一品”特色社区,全力打造“拿得出、叫得响”的社区服务品牌,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凸显,近年来,正蓝旗不断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步伐,累计投资1200余万元,完善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目前,全旗建有社会福利院1所,敬老院3所,老年养护院1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处,养老互助幸福院2处,牧区养老公寓1处。依托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12349”社区综合服务平台,面向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开展助养、托管、照料等服务。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十二五”期末,城镇低保标准575元,较“十二五”初期的350元,提高了64.2%;农牧区低保标准3922元,较“十二五”初期的2328元,提高了68.4%,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4205.88万元,惠及7417人。“十二五”期末,发放大病救助资金1404.86万元,较“十二五”初期发放的467.2万元,提高了200%。(白沙)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