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私拉乱倒建筑渣土,重拳整治!
[ 导读 ]据了解,从8月6日开始,由市交管城管组成的联合执法队在市区主要出城路口和重点路段设立检查站,专项整治散装建筑原材料运输车、建筑垃圾运输车、商砼车等大型运输车的车容车貌、装载密闭等情况,轮胎带泥上路、沿途遗撒、乱倾乱倒等行为。
执法人员严查一个多月,无资质运输车明显减少
据了解,从8月6日开始,由市交管城管组成的联合执法队在市区主要出城路口和重点路段设立检查站,专项整治散装建筑原材料运输车、建筑垃圾运输车、商砼车等大型运输车的车容车貌、装载密闭等情况,轮胎带泥上路、沿途遗撒、乱倾乱倒等行为。如今,整治工作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效果到底如何?9月7日晚间,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随同呼市渣管办工作人员进行了夜查。
当日21时30分,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在赛罕区保全庄农贸市场门口看到,5名执法人员正在路上检查过往的渣土、砂石车辆。一位家里有4辆拉土车的车主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前几天,他朋友的渣土车因为没有渣土运输许可证被执法人员扣了,他前来向执法人员咨询如何处理被扣的车辆,那些没有加入公司的渣土车、砂石车将如何管理。
22时,在如意开发区转盘东侧的检测点,执法人员身上的反光灯非常醒目。负责该检查点的市环卫局渣土管理科玉泉区中队长乌力吉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8月6日刚开始检查的时候,如意检查点渣土车、砂石车很多,很多车苫盖不严,遗撒物很多,车辆超载严重,很多车辆没有运输资质,经过一个月的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现在效果很明显,一晚上基本上一辆也没有了。
23时,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来到位于科尔沁南路、呼朔高速段检查点。荒郊野外,执法人员没有休息的地方,也没有吃饭喝水、遮风避雨的地方。“一个多月来,我们每天从21时一直要查到第二天凌晨5时,都是露天工作,工作强度大、时间长。”该检查点负责人阿拉木斯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此处有家砂石场,每天晚上拉沙的大车有二三十辆,还有很多三轮车、四轮车,每辆车一晚上要跑五六趟,一晚上来回要过几百趟,刚开始车辆超载、遗撒现象严重,没有资质的车辆比有资质的车辆多。一个月来,该点查扣各种违章车辆30多辆。现在,经过严厉打击,现在该点基本上没有了无资质运输车辆,运输车辆比较规范。
据市环卫局渣土管理科科长张胜春介绍,我市对渣土运输车辆实行公司化运作管理,目前,全市7家有资质的运输企业共有500辆渣土车,这些渣土车车头正上方有“渣土运输”几个明显的标志,车辆均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车辆都指定了倾倒地点、路线等内容,这些车车厢上面有密闭装置,能尽量减少渣土的遗撒。监管部门对这些合法的渣土车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管。
2013年至今,我市先后在玉泉区裕隆园区南侧的瓦房院和讨速号120省道各设置了一处建筑渣土消纳场,能够满足近几年城市建设产生的各类渣土。可是近两年,随着大量“黑车”进入渣土运输市场,市场秩序变得失灵、混乱,恶性竞争导致许多车主为了降低运输成本,趁夜间随意倾倒渣土,造成我市城乡接合部、城市周边被渣土包围,赫然出现无数个土山、土堆。这些渣土不仅污染环境、增加了土地整治成本,而且影响了城市的形象。根据我市城市管理3年大行动整体部署,结合环保部《呼和浩特市大气和水环境治理综合督察报告》整改意见,本着“立行立改”的原则,在市政府分管领导的亲自部署下,市城管局主要领导一线指挥,从8月6日开始,我市抽调市、区两级城管和交管支队执法人员共174人,组建了联合执法队,在全市共设置了19个检查点,实现了进出市区通道全覆盖。检查点的设置,一方面堵住了车辆乱倒渣土的出口,另一方面堵住了进城砂石污染扬尘超载的入口。
[责任编辑:赵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