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科技】2014,内蒙古科技发展大事记
回顾过去一年自治区在科技领域的大事件,可以看到,一年中,全区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强化顶层设计,整体谋划,精心实施重大项目,全力打造平台载体,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大力营造创新环境,加快提升全区科技创新能力,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
3月份,自治区启动了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印发了《自治区科技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及分工方案》,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改革、推进科技投入和经费管理改革等7大改革任务。一年中,自治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认真落实科技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大力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大力加强协同创新,加快推动创新从单一的技术创新向技术、产业、金融、管理、商业模式等综合创新转变,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实施
5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并于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条例》不仅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的总体目标,还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科学技术工作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围绕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企业技术进步、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修订调整,为集成内蒙古全社会科技创新资源,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体系支撑。
科技园区孵化效应日渐显现
9月3日,科技部、教育部下发通知,认定全国21家大学科技园为第10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科技园榜上有名。该园区建有孵化器区、企业加速器区、科技研发区、产业化区等7大功能区,现已建成213亩的孵化园区,有30多家企业入驻,孵化效应正日益显现,成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窗口和平台。
9月12日,内蒙古生命科技产业园区在呼和浩特市挂牌成立,这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以生命科技为主题的高端科技研发与应用产业化发展集群园区,是全国干细胞领域第一家院士工作站依托园,是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自有技术研发和推广实验园区。内蒙古生命科技产业园成立,标志着内蒙古正在着力打造草原生命硅谷。
县域经济成为科技服务重点
2014年,科技创新服务县域经济是我区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我区在旗县区开展创新型试点旗县建设,重点实施一批“富民强县”科技项目,开展“一县一业”科技示范行动,深入推进科技服务平台、科技政策、科技项目、科技人才、科技服务入园区。共有12个项目获得国家“富民强县”行动计划立项,争取到中央专项补助资金2285万元,培育、壮大了一批地方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动了农牧民致富和财政增收。
8月26日至27日,自治区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牧业发展现场会在巴彦淖尔市召开,各盟市科技工作负责人等共同探讨科技创新助推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举措。目前,我区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公共科技平台体系日益完善,有力提升了农牧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了一批优势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动了农牧民致富。
科普之旅大力倡导科学思想
5月初,内蒙古科技馆新馆的青少年科技馆、儿童乐园、HMAX巨幕影院、4D动感影院免费向公众开放。5月17日至24日,“科学生活创新圆梦”2014年内蒙古科技活动周暨全区第十九届科普活动宣传周启动。期间,陆续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技强警、传染病防治、仰望星空、儿童智力乐园、数字资源走进蒙古包等16项标志性活动,19个院所和大学开展对外开放活动,组织“科普小分队通辽行”活动,盟市旗县组织安排120余场大型科普宣传示范活动,让普通人近距离了解科技成果,感受科技带来的生活便利,对大力倡导科学思想、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发挥了作用。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明确
7月7日,自治区下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技合作创新,加大科技惠民助企力度,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经过5年至7年的努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综合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计划到2017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此前,自治区政府审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规划》,确定了新的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到2017年,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区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由现在的第三梯队靠后上升到第二梯队;到2020年,我区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由第二梯队靠后上升到第二梯队靠前。
科技重大项目支撑产业发展
今年,自治区完成了稀土、有色金属等部分重点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研究和设计,全面启动科技重大专项。“8337”发展思路确定的9个重点领域凝炼出40个攻关方向,投入经费4.91亿元,为创新能力的提升夯实了基础。确立了第一批自治区应用技术研究开发资金和创新引导奖励资金项目,投入经费2.03亿元。通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新的提高。重工业攻高端、夯基础,新型化步伐加快,一批具备全球领先技术,经济、生态效益俱佳的示范性工程陆续投产开工,重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稳步推进。组织实施了科技惠民计划、自治区专利事业发展推进计划和专利转化科技计划,开展了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知识产权托管等鼓励发明创造的工作。
科技合作开创发展共赢局面
11月16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我区50个高科技项目亮相高交会,涉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牧业、化工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民族文化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特色领域。内蒙古展团在此次高交会上现场成交金额510万元,达成合作意向5项,意向成交额4800万元。
12月8日,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在北京签订京蒙科技创新合作协议。京蒙双方达成合作协议45项。此举将促进北京市科技资源优势与我区农牧业、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有效对接,推动首都先进适用技术在内蒙古落地转化,实现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京蒙双方以实现创新资源共享为切入点,通过全国首家异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京蒙合作站的建立,推动科技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并向内蒙古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