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县“十个全覆盖”工程整合投资攻难点
吃上自来水、住上砖瓦房、通了柏油路、医疗有保障、孩子就近入园……如今的突泉县各村屯,“十个全覆盖”工程如春风甘露洒向千家万户。工程实施两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8.8亿元,全县188个村已有117个基本实现“全覆盖”,惠民政策的春风吹遍了山乡。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保障投资是一个最大的难题。突泉县在资金投入上能确保“十个全覆盖”惠民项目如期推进,源于该县在整合资金上一套好的探索机制。突泉县转变以往“有多少钱、干多少事”向上争取项目的被动筹资模式,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了“有多少事、筹多少钱”的“五个一块”主动筹资模式,促进资金投入由被动争取向主动作为转变。
争取上级扶持一块。在保证十项工程专项县级配套资金足额到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省级、盟级领导联系、厅局帮扶等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相关优惠政策以及承办区、盟现场会等重要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取得了明显成效。另外,突泉县正在全力向农发行争取贷款,积极为2016年“十个全覆盖”工程进行融资。
整合项目捆绑一块。整合生态移民项目,将贫困农民转移到赛银花生态移民楼、城镇廉租楼居住,并就近到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赛银花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及曙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就业,异地实施“全覆盖”。整合美丽乡村和财政“一事一议”项目,整合“十个全覆盖”、整村推进、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等涉农项目资金优先向全县82个重点贫困村倾斜,助力贫困村、贫困户早日脱贫。
选择企业垫资一块。通过招投标程序,选择鑫泰集团等具有较强实力的大型企业,动员他们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加大对“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投入力度。再根据工程进度和合同约定给付工程款,避免延误工期。
动员群众筹措一块。制定《突泉县农村“十个全覆盖”相关工程建设奖补指导意见》,利用政策引导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吸引民间投资,激发群众出资出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两年来,共筹资筹劳3亿多元。
奖补评审节省一块。降低物资消耗,节约每一分开支。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节约资金,危房改造坚持分类实施。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的同时,实行县长、局长、乡长、村民代表四级签字制度,确保每一分资金都用在工程建设上。加大财政评审工作力度,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的工程概算、预算和竣工决(结)算进行评估与审查,最大限度压缩工程建设成本。(驻站记者冯玉燕通讯员刘伟)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