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子楼:危房里的忐忑

22.12.2016  11:06

被红色围墙围起的9号筒子楼

10号筒子楼,无人居住的房子堆满垃圾

水房里的水管已经冻了

  虽然点着炉子开着电暖风,王明娥在屋子里仍需穿棉袄

呼和浩特工农兵路9号筒子楼,是个有着58年建筑历史的老楼,它早已超过30年的使用期限,成为了危楼。如今,这栋坍塌破败的楼里,只剩下一户72岁的老人王明娥和楼下一户炒干货的租房户。没有上下水、没有暖气、没有厕所,这些难以想象的生活体验并不是筒子楼里的住户不可容忍的,随时可能坍塌才是居民真正的担忧。如今,这样的危楼仍有3栋,孤岛般突兀地存在于工农兵路的繁华闹市中,沉默而危机四伏。

危楼里的住户

12月14日中午,记者如约来到工农兵路9号筒子楼,王明娥正在楼下等着。王明娥平时只有中午和晚上才在家,天气晴好的冬日里,她都在附近溜达,外面比筒子楼里暖和。

王明娥手里拿着3棵打蔫的白菜,这是她准备做午餐的食材,刚从附近的菜市场买的,花了2元钱。记者跟随王明娥来到二楼楼道口,这个楼道口有一扇门,平时是上锁的。王明娥说,如果不上锁,总有人上楼,在昏暗的楼道里大小便。

推开小门,是一条南北走向昏暗的楼道,向北的尽头就是王明娥的家。前几天,二楼还有另外3户人家住,由于楼里水房水管冻了,没法吃水,他们就暂时搬到别处去住了。

走进王明娥家中,冰窟一般地寒冷。一个小铁炉,一个电暖炉就是全部的取暖设施。王明娥告诉记者,房子一直没有供暖,加暖气太费钱,家里一直都是这样取暖的。对于做过肾摘除手术,患有心脏病的72岁的老人来说,这样的居住环境,实在令人心寒。

王明娥已经在这个筒子楼里居住了46年。1970年,王明娥嫁给了在原呼和浩特市橡机厂工作的老伴,单位就给他们分配了这间小房子。之后,她和母亲、丈夫以及4个子女一家七口人居住在这处24平方米的屋子里。2000年,老伴去世了,王明娥就一直独居于此。王明娥每个月只有450元的遗属生活补贴,4个子女也都是原橡机厂下岗职工,都有 读书 的孩子,经济条件不太好,没有能力自己买房。因此,王明娥没有搬出这个筒子楼的能力。

楼下,院子里堆着大量木柴,用于烤制瓜子、花生等干货。“现炒瓜子10块钱3斤”的叫卖声从早到晚不停歇。火灾隐患,给这座随时会坍塌的老楼增加了又一重危机。

离开王明娥家,记者又来到北面的10号楼和11号楼。这两栋楼同样破败不堪,一楼和三楼基本被遗弃了,堆满垃圾,二楼还有一些人居住。居民们显得戒备心很重,明明楼道里亮着灯,门也没上锁,可敲门之后,屋子里立刻鸦雀无声。

在10号楼一处没锁门的人家,记者敲了半天门,无人响应。而当记者上三楼转了一圈下来时,一个年轻人开门走了出来。说明来意后,记者跟这名小伙子聊了一会儿。“锁着门的、挂着门帘的、只要不是敞着门的,都是有人住的。只是人家懒得搭理你。这里的房子现在还塌不了呢,明年肯定是要拆呀。”这名自称是与妈妈住在一起的小伙子,没头没尾地自顾自说着。

在他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二楼最南侧角落里的水房。水房里一片漆黑,只能听见哗哗的水流声。打开手电筒,赫然看见的,是个悬于半空的半截水管,自来水就顺着水管不停流淌着。小伙子告诉记者,这个水管已经流了好几个月了,没有人管。之前水管冻了,有供水部门的过来查看后说,由于年代太久了,管网早就朽烂了,也没有任何维修改造的意义。后来就有人将水管砸烂,有水喝了,水却止不住了。

筒子楼的前世今生

刘占怀、刘占成兄弟俩都是原呼和浩特市橡机厂职工,在上个世纪80年代,每人分得9号楼一间24平方米的房子。2009年,9号楼一楼的房子开始坍塌,兄弟俩没有办法,只得先后搬出去住。如今,刘占怀借宿于岳母家中,刘占成在附近租了一处小房子。没事的时候,兄弟俩总要回老房子附近转转,看看能不能听到关于拆迁的小道消息。

12月13日,刘占怀、刘占成兄弟俩带着记者来到了自己的“家”。从一处堆满垃圾的小巷子穿过,9号楼西侧的门已经坍塌。一楼是兄弟俩各自的家,早已堆满垃圾,人去楼空。刘占怀说,从2003年开始,这片楼房就破败不堪,居民陆续搬了出去。前几年,一楼就没有人住了,这里成为了流浪人员的栖身处。最近两年,眼看房子就要塌了,连流浪乞讨人员也不敢在这里蜗居了。

刘占成告诉记者,9号楼原来是内蒙古自治区监狱劳改释放就业人员的单身宿舍,建于1958年,是木屋架结构的简易筒子楼。当时设计的使用期限是30年。

上个世纪70年代,9号楼被相关部门鉴定为危楼,做了简单加固,从那以后,9号楼再也没有得到过任何修缮加固。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企业倒闭,筒子楼也无人管理,管网老化,冬天上、下水不通,用电也得由住户自己想办法解决,居住条件越来越差,随时有垮塌的危险。2000年以后,绝大部分住户陆续搬离这栋危楼。

后面的10号楼、11号楼情况和9号楼相似,他们涉及阀门厂、橡机厂、监狱管理局医院、锅炉厂等多家产权单位,有的楼还有单位管,条件会比9号楼强一些,居住的人也比9号楼多。

事实上,这里曾经还有8栋相似的筒子楼,如今已经是一片不算新的居民楼和商铺了。刘占怀告诉记者,1号楼到8号楼,早在2001年就被开发商看中,拆迁开发成了商铺。到2003年,新的商品房竣工入住,而9号楼至11号楼,由于复杂的原因,拆迁计划被搁置。从此与前面的住宅小区成为了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

其实,未能拆迁的原因,在老居民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2001年,工农兵路筒子楼开始拆迁改造后,个别单位和个人开始动了歪心思,原本是两间24平方米是一户,彼时却凭空拆分出了很多户,征拆成本徒增。原本回民区老城区的商业开发价值就比市中心要低得多,再加上这些暗箱操作,9号楼、10号楼、11号楼的改造计划就被无限期地搁置下来。

纳入改造计划

工农兵路筒子楼似乎并不是个被遗忘的角落。它位于车水马龙的工农兵路的临街地段,前面盖起了朱红色的围墙,还在墙上仔细地描画了喜气的纹饰,贴上了和谐美好的宣传画。

2014年4月,海西路办事处编制了《海西路办事处筒子楼棚户区情况说明》项目册进行上报。在2014年自治区人代会上,海西路办事处通过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加快呼和浩特市海西路办事处辖区危旧房屋改造事宜的建议》。

2014年8月4日,时任呼和浩特市市长秦义来到工农兵路的9号筒子楼里,走进王明娥老人家中,了解情况。秦义指出,要把筒子楼改造作为棚户区改造的重点,进一步加快改造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尽早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2015年,工农兵路筒子楼、华建四处棚户区被列为回民区城区边死角及危房改造征拆项目。

2016年,回民区获得国开行、农发行贷款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机遇,计划拆除改造工农兵路筒子楼等棚户区。

如今,9号筒子楼前建起了一间彩钢房,挂上了“回民区样板街(工农兵路)改造项目部”的招牌,筒子楼的拆迁改造看起来并不遥远了。

而改造开始之前,王明娥和10号楼、11号楼的居民们,要继续小心翼翼地生活在危楼里。刘占怀、刘占成兄弟和搬出去的人们,仍然会寄人篱下、漂泊在外。那个安居的梦想,时时出现在筒子楼居民的梦中,故居越是破败凋敝,愿望就越加强烈迫切,只是这个梦想,不知何时才能真正实现。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白鹤等万余只候鸟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9日电(记者王靖)金秋十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