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助农民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助农民脱贫致富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5-11-10 记者:程小旭
古浪县是武威市所辖四个县区之一,为国家六盘山贫困片区县,其他县区中,天祝县为藏区贫困县,凉州区、民勤县为甘肃省插花型贫困县。截至2014年底,武威市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84万人,贫困面17.49%。涉及16个特困片带、322个贫困村、66351户贫困户。
甘肃省“财政+金融+贫困户+企业或合作社”发展模式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日前在武威市古浪县召开。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在推进会上说,自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实施以来,针对该市扶贫资金来源少、数量小、贫困农民需求迫切的实际,武威积极向甘肃省委、省政府和省财政厅汇报争取精准扶贫贷款额度,得到了大力支持。第一批9.18亿元,于7月22日到县区;第二批第一笔预拨5亿元,于9月30日到县区。10月12日全额下达了第二批22.95亿元。至此,按武威市66351户贫困户实际需求申报的32.13亿元精准扶贫贷款额度全部落实。
火荣贵说,为完善发放机制,提高放贷效率,武威市设立了由财政、金融机构和扶贫部门组成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审批“一站式”服务平台,集中审核,按照放贷程序,规范操作流程。兰州银行、农信社、农行和基层干部,加班加点,高效快捷办理贷款业务,即到即放。
在此过程中,武威市创新贷款机制,保证使用重点。该市依据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意愿和生产经营能力,将贷款分农户自主发展类和企业带动帮扶类发放。对有能力使用扶贫贷款脱贫致富的农户,将贷款发放给农户自主使用,全市已发放24458户、11.89亿元;对脱贫基础差、缺少技能、还贷风险大的贫困农户,采取“依托大户、带动脱贫”的方式,将贷款发放至当地的优质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全市已为40户企业发放2.29亿元。
截至10月20日,武威市已使用先期发放两笔贷款12.74亿元,占89.84%。已使用28424户,占发放户数的97.89%。贫困户贷款主要用于脱贫致富产业发展培育。其中,投入设施农牧业10.24亿元,占总额的80.37%。新建设施农牧业1.46万亩,改造维修设施农牧业大棚、温室7054亩,定植红提葡萄、瓜类、蔬菜、食用菌等温室作物2.36万亩;用于企业帮扶带动贫困户2.29亿元,占总额的18.26%。企业已为4578户贫困户按年收益率不低于6%的标准兑付分红资金3652.2万元。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古浪县观摩点采访时了解到,古浪绿洲生态移民扶贫产业基地采取“公司+基地+生态移民”的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贫困户将5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投入公司,公司与贫困户签订带贫协议,每年按6%的比例分红;同时招聘贫困户在产业基地工作,转变为产业工人,并流转原有土地,收取租金,获取“工资收入+年底分红+土地租金”三份收入。
在古浪县帝苑电脑绣品服饰有限公司车间,本报记者看到,女工们正在集中缝制中学校服,这些女工主要来自贫困家庭留守妇女,并已通过技术培训。该公司集中使用20多户贫困户专项贷款,吸纳每户至少1人就业,企业每年返还贫困户3000元,贫困户务工每月工资2000多元。这样,贫困户既可以保底分红,又得到了财政贴息、工资和土地流转的收入。
据火荣贵介绍,该市还注重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专项贷款监督管理。武威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金融支持的实施方案》和《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管理办法》,各县区都制定了实施方案和细则。乡镇与包村干部签订了贷款使用监管协议,由包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对贫困户贷款使用进行跟踪监督,责任到人,保证贷款用于培育“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增强还款能力。对贷款发放使用情况,实行全程监管量化考核,防止转存转贷、挪用等问题发生。
火荣贵表示,下一步,武威市将以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为主,多渠道增加财政惠农贷款等资金投入,培育富民产业,推进农民增收。规划2015年全市减贫171个贫困村、31870户、12.3万人,占贫困人口的47.6%,民勤县整体脱贫;2016年全市减贫104个贫困村、27692户、10.71万人,占贫困人口的41.4%,凉州区整体脱贫;2017年全市减贫47个贫困村、6789户、2.83万人,占贫困人口的11%,古浪县、天祝县整体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