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播撒幸福生活的“金种子”
一座座移民新居干净整洁,大棚里各类蔬菜青翠欲滴,平坦宽阔的公路直通千家万户。行走在宁城县的乡镇间,一幅幅富裕和谐的画面呈现在眼前。
近几年,宁城县认真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结合本地困难群众具体情况精准施策,通过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易地安置扶贫等灵活多样的扶贫模式,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精准扶贫带来的实惠,为他们播撒幸福生活的“金种子”。
金融扶贫立壮志
“看到养牛户卖一头牛能赚三四千元,真是眼馋啊。以前,咱也想养牛,可惜自己拿不出本钱,去银行贷不到款,找亲戚借不来钱。现在有了‘农户贷’,通过银行贷款凑足了本钱,我也有机会成为养牛大户了。”家住忙农镇大忙村的贫困户徐志伟说。
忙农镇是宁城县的肉牛养殖专业镇,肉牛存栏量超过了全镇人口总数。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该县根据农民意愿,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加大金融扶贫力度,鼓励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肉牛、肉驴养殖。为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不足问题,从2013年起,该县实施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不断增强贫困户的造血能力。截至去年末,全县累计发放各类金融贷款10.3亿余元, 4207户贫困户直接受益。
产业扶贫铺富路
“这两年种大棚赚钱了,今年女儿结婚,我准备买辆小轿车做嫁妆。”汐子镇齐家营子村贫困户闫峰说。 闫峰家有10亩地,以前每年种些高粱、谷子、玉米等作物维持生计,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家庭负担沉重。2015年末,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个孩子获得了“雨露计划”助学补助,扶贫工作队为其制定了发展温室蔬菜脱贫方案。该县为发展设施农业的贫困户免费建棚体、无偿提供水电配套设施,同时还提供无息贷款5万元。闫峰在政府及亲友的帮助下,建起了230延长米的大棚,一年就挣了10万多元,当年实现了脱贫。
宁城县依托优势产业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精准脱贫要求,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设施农业、养殖业、林果业等7个产业、19大类脱贫方案。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和脱贫意愿“按单点菜”选项目,最大程度满足贫困户意愿,既壮大主导产业,又做到因户因人精准施策。为激发贫困户发展产业热情,2016年该县出台了农牧业产业发展、奖补资金两个不设上限政策(即发展规模不设上限,补贴资金不设上限),对贫困户实施差异化补贴,非贫困户发展设施农业每延长米补贴180元,贫困户每延长米补贴360元;非贫困户发展果树经济林每亩补贴1500元,贫困户每亩补贴2000元。2017年,该县投入县级产业扶持资金6000万元,整合各类资金3.8亿元,集中用于扶贫产业发展。
为了让没有能力自己发展产业项目的贫困户也能从产业发展中受益,该县积极发挥扶贫龙头企业、产业大户的引领作用,让困难群众通过资产收益、入股分红、打工增收等形式,增强家庭收入,实现稳步脱贫。2014-2017年,全县依靠产业脱贫的贫困人口已达31483人,占脱贫人口总数的77%。
易地搬迁拔穷根
“如果早几年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大儿媳妇也不会离家出走呀,就是太穷了。”家住五化镇鸽子山村的贫困户付跃峰对记者说。74岁的付跃峰,五口人挤在50多年的老房子里。老两口与大儿子一家住对面屋,二儿子一家常年在外打工,年节回来没地方住,只能到邻居家借宿。恶劣的生产环境使全家一年的收成只有玉米1000多斤,改善居住环境成了他不敢想的事。2010年,大儿媳妇说外出打工,一走就是八年。2016年,包括他在内的33户贫困户成为该村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受益者。
2016-2017年,宁城县共投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2.12亿元,让1020户、3400口贫困人口挪穷窝、搬新居,100%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为让贫困户搬得出、住得下,可发展、能致富,根据搬迁贫困户致贫原因分别落实设施农业、林果业、养殖业等后续产业。“山腰苹果山下梨,山脚大棚池塘鱼,旅游采摘齐发展,易地搬迁穷根移”,这些形象的标语口号生动地描绘出困难群众的脱贫之路,让幸福生活的“金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