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非公经济占据GDP半壁江山
发展的活力强不强,关键要看非公经济强不强。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叠加阶段,保持经济稳中有进的前提,即是要保持市场主体的稳中有升。从近年来看,非公经济已是自治区经济前行的新活力。”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的话开门见山。这位长期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研究的专家提出的论断,当然有着充足的事实依据。
来自统计部门的数字显示,随着市场主体的增加,自治区非公经济活力迸发——“队伍”迅速壮大。至今年6月,全区个体工商户数量115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7%;私营企业户18万户,占全区企业总户数的85.8%,非公经济已成为自治区市场主体的“霸主”。“筋骨”更加强劲。全区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92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5%,户均508.8万元。作为自治区工业“提质”的主力军,今年1-8月,全区非公有工业增加值增速13.3%,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4.2%,同比提高16.7个百分点。
作为自治区经济前行的强劲“引擎”之一,今年1-8月,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投资到位资金在全区的占比高达82.8%。
作为自治区就业的大户,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区非公经济城镇就业人员360万人,占全区城镇就业量的85%,同比增长了16%。
“非公经济已占据全区GDP的半壁江山,它所迸发出来的活力,对于自治区经济稳中有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张永军说,“而非公经济活力的绽放并非无源之水,它源于政策支持的外力推动和非公企业自身的主动作为。”
鄂尔多斯,可以说是自治区推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样板地区。一直以来,“放手发展、放胆扶持、放权去干”的宽松发展环境,造就了鄂尔多斯非公经济发展的辉煌,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
鄂尔多斯市长廉素说:“鄂尔多斯非公经济的发展,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活力,也是转型升级的关键。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关键在于强化政策落实,真正做到对非公企业多服务、多支持、不干预、不添乱。”
而这种支持和服务,伴着改革的深化,在今年的内蒙古大地上体现得更加充分。
破除“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阻碍,支持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的70条具体举措,为非公经济前行“披荆斩棘”。
营造非公企业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简政放权、营改增、定向减税等一项项行政、财税、金融举措密集启动,取消和下放115项行政审批事项,为非公企业成长“舒筋活血”。
“听到‘取消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初始创业时间的限制,超过一年也可以申请’这个消息,我兴奋极了,这真是雪中送炭啊。”与别人合伙经营一家小麦胚芽粉生产企业的陆浩然刚接了两笔订单,100箱小麦胚芽粉的生产任务必须
在月底前完成,然而设备少难完成,想买设备又缺钱。犯难时遇到这样的好政策,陆浩然马上到呼和浩特相关部门办理了贷款手续。
“10万元贷款到手,订单肯定能完成了!”陆浩然从焦虑到轻松,余下的只是一股向前冲的劲儿。
上行下效。各盟市也制定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文件和措施,为非公企业快速发展助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