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扮靓赤峰大地

27.05.2016  11:54
—赤峰市2016年实施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建设纪实

林业厅政府网5月27日讯   初夏的敖汉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在该旗穿村而过的111国道沿线、北环线、门克线沿线等线路两侧及周边,是一排排或一片片今年新栽植的樟子松、杨柳和各种果树,打造了春有花、夏成阴、秋结果、冬常青的美好景色。在位于门克线上的格斗营子村,村民何银家门前用枯树枝围起的篱笆已经去除,被平整的土地上,乡里免费给种植的苹果树和梨树已经发芽。截至5月23日,全旗共对1301个村屯实施绿化,栽植苗木281万多株。敖汉旗实施的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只是我市大力推进该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

2016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将重点区域绿化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统筹城乡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巩固国家森林城市成果紧密结合,与“十个全覆盖”、精准脱贫工作、“3661”工程融为一体,推进力度之强、工程规模之大、投入资金之多、建设标准之高均史无前例,为实现我市“十三五”绿色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我市重点区域绿化无论是在绿化面积上还是在栽植株数上,均创下了改革开放以来年度绿化工作的最高纪录。截至目前,全市完成重点区域绿化39.82万亩,投入资金32.7亿元,栽植各类苗木近4000万株,仅在村庄绿化方面就栽植2625万株,平均每个村庄栽植4555株,可以说用一年时间基本补齐了过去几十年村庄绿化的短板。

高位推动 上下联动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将重点区域绿化特别是村庄绿化作为核心工作加以推进,形成了上下联动、齐心协力抓绿化的良好氛围。市委书记毕力夫、市长孟宪东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等会议,研究部署重点区域绿化工作,亲自谋划、亲自部署。要求将重点区域绿化工作特别是村庄绿化工作与“十个全覆盖”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之后,在全市四项重点工作推进会等会议上,对重点区域绿化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市委、市政府领导到各旗县区工作调研时,必考察重点区域绿化工作,并作出明确具体的指示。

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相继下发了《赤峰市2016年重点区域绿化工作实施方案》、《环城高速公路绿化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庄绿化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高速公路互通区绿化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提高重点区域绿化质量的通知》等文件。各旗县区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指示精神的同时,相继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制定方案,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特别是在组织各旗县区相关人员赴通辽市开鲁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等地学习考察后,拓宽了视野、解放了思路、坚定了信心和决心,各旗县区进一步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大幅度增加了造林绿化任务。全市普遍采取市级领导包旗县区、旗县区级领导包苏木乡镇、苏木乡镇领导包嘎查村的工作机制,各级党政领导身体力行、靠前指挥、协调调度、破解难题。市委、市政府将重点区域绿化列为重要督查内容,每月定期督查进度、质量,进一步推动了全市重点区域绿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突出效益 实现多赢

我市将重点区域绿化与经济林建设、苗圃建设、精准脱贫、生态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做到了生态和经济的共赢,实现了“农民得利、政府要绿”的多赢目的和可持续发展。全市多数地区通过在公路沿线建设丰产示范园、镇村周边建设观光采摘园、庭院内外见缝栽植经济林、建设袖珍果园等形式,发展果树经济林5万多亩,栽植经济林苗木330多万株。宁城县沿赤凌一级路、306国道沿线新建高标准经济林示范园1380亩,在村庄周边、庭院等地栽植各类果树苗木35万株;阿旗在每个农区村庄基本上都建设1处果园,栽植果树经济林45万株;松山区在村民庭院内外栽植经济林57万株,发展庭院经济。这些为促进群众增收脱贫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各地在公路沿线、镇村周边空地、村民自留地通过“以造代育”等形式,大力培育樟子松、云杉、杨树等大规格苗木,既实现了绿化,又能够提高群众收入。此外,部分旗县区认真进行调查摸底,在安排果树经济林、苗圃建设时,优先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引导有潜力的贫困户发展果树经济林和苗圃,为脱贫致富提供动力。宁城县确定了适宜发展果树经济林脱贫户546户、1477口人,发展经济林1939亩,人均果树1.3亩。美丽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催生了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红山区、松山区和元宝山区将重点区域绿化作为发展近郊生态旅游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生态旅游。红山区对连接文钟镇各村的国道G306、赤新线、文三线和赤凌一级路等通村连接线两侧进行整体绿化,打造特色乡村生态游环线;松山区精心打造了兴北绿色长廊,规划建设当铺地镇至关家营沿线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元宝山区规划建设了小五家乡、美丽河镇至平庄镇古山、锦绣山的生态旅游观光精品线路。

创新机制 确保质量

为解决绿化资金从哪里来、绿化工作由谁来干、林木由谁来管等问题,各地区积极探索和创新造林绿化机制。

在资金投入方面,形成了以财政资金引导、重点工程补充、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加大了重点区域绿化投入力度,并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部分旗县区采取PPP模式、以地换绿、企业赞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重点区域绿化,有效缓解了财政投入压力。红山区采取PPP模式,实施了306国道二十里铺至南大营子段12.7公里道路两侧绿化660亩、赤新线60公里道路两侧绿化和高等级公路7个互通区等绿化项目,融资总金额1.34亿元;翁旗引进亿利集团,对敖包山和境内赤大高速乌丹、桥头互通区进行了绿化,融资总金额0.68亿元;阿旗采取以地换绿方式解决蒙古汗廷文化园绿化资金2.1亿元。在组织机制上,形成了工程招投标、林场专业队、绿化公司、林业合作组织、群众参与等多主体造林绿化机制。阿旗省际通道和敖汉旗赤通高速两侧绿化均采取国有林场专业绿化队实施;左旗、林西县省际通道绿化均采取招投标方式实施;左旗村庄绿化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实施;翁旗村庄绿化采取苏木乡镇竞争性谈判或众筹形式实施。在管护机制上,各旗县区初步探索建立了专业队伍管护与农户门前“三包”相结合的管护模式。

为确保造林绿化质量,市林业局将2016年确定为“全市造林质量管理年”,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营造林质量管理的通知》、《赤峰市村庄绿化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关于技术方面的文件,印制了指导全市村庄绿化工作的《赤峰市“十个全覆盖”村庄绿化技术手册》。与此同步,全市按照“见缝插绿、下沉整地、乡土树种、合理密植”的原则,坚持做到不平整土地不造林,坚持使用大规格苗木,加大乡土树种的造林比重,大力培育和使用容器苗,推广应用坐水覆膜、蘸根保湿等抗旱造林适用技术,切实提高造林成活率。市、旗县区、苏木乡镇三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造林现场强化技术指导,严把苗木、栽植、浇水、管护等各个环节,落实工程后期浇水、抚育、围封等管护措施,切实做到造一片、活一片、见效一片。(冯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