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22.07.2016  21:39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冯颖 刘平英

  “气象部门7月5日22时提出及时启动盐津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的建议非常及时,也非常关键,由于政府提前启动了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为应急抢险救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7月6日召开的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7.5抢险救灾会议上,县政府副县长、县防指指挥长严巨奎对气象服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7月5日18时到6日6时,盐津县出现了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其降水量级和小时雨强均为盐津历史罕见。5日20时许,盐津县中和镇艾田村出现大暴雨,艾田村街道正好修建在一个狭窄的山谷中,当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时,从山谷上游所汇集的山洪从艾田村集镇街道上汹涌而来。由于预警及时,应急有力,在镇村两级人员的指导和疏导下,不仅街道居民成功安全转移,位于整个街道海拔最低处的艾田小学正在上晚自习的205名小学生也分两批安全转移到了500米上游的安全住所,避免了学校重大人员伤亡。从7月5日18时5分开始,盐津县气象局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之后陆续升级为暴雨黄色、橙色、红色预警,与县国土资源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风险二级、一级预警。期间,发布各类气象短信累计超过33000条次,这些短信及时发送到了盐津县委县政府领导、各单位领导、村两委负责人、地址灾害监测点人员以及其他用户手中。由于预测准确、预警及时,使盐津灾区安全转移、安置人员达5000余人。“7.5”盐津特大暴雨的成功预警和服务,是近年来云南气象部门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的一个缩影。

  提升能力:防灾减灾体系更完善

  云南是气象灾害多发的省份,近年来,云南省气象局着力推进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2014年云南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意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并不断强化。截至目前,省级和16个州(市)、122个县成立了政府气象防灾减灾机构,省级、州(市)和98%的县出台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同时,云南省气象局强化了应急气象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重大灾害气象应急响应及服务工作制度、流程和技术规范,实现了与国土、水利、地震、交通、民政等部门的应急联动。建立应急气象保障服务队伍,灾害发生后2小时可赶赴灾区开展现场服务。

  在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方面,目前可通过电视、网站、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热线电话、大喇叭等15种渠道发布气象信息。省、州(市)、县三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体系初步建成。建立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手机短信发布“绿色通道”和分区发布机制,共建气象信息社会发布联动机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达到76%。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754个,覆盖了55%的乡镇;建设19448人的气象信息员队伍,覆盖了所有行政村。气象预警信息基本做到了发得出、传得快、收得到、用得好。

  夯实基础:监测预报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云南省气象局积极推进云南省短临天气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建设,县级预报预警业务平台和SWAN短临预报业务系统实现本地化应用。强化短临预报预警技术和方法的科研支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省科技厅资助项目11个,其中有6个项目涉及短临预报研究。省局出资组织实施9项短临预报课题研究。云南省天气预报业务信息系统等4个业务系统投入应用。

  2015年完成临沧、曲靖2部新一代天气雷达设备吊装,加上之前的7部新新一代天气雷达,2部713数字化天气雷达,全省天气雷达网探测覆盖率为国土面积的86.3%。126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3000余个区域自动站组成的气象观测网,区域站平均间距由19公里提高到11公里。气象基础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加强人才培养步伐,建设首席预报员和首席服务专家队伍,组建科技创新团队。与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云南大学、上海市气象局等签订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协议。

  创新机制:联动凸显“消息树”作用

  目前,省气象局分别与昆明、临沧、大理、楚雄等州(市)政府签署共同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合作协议,先后与11个省级部门签署了合作协议或备忘录。这些合作与应急联动机制的建立,让气象信息作为“消息树”、“发令枪”的作用更加凸显,在防灾减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省气象局与国土部门联合建立了1至72小时的气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通过手机向26000余名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发送预警信息,实现预警信息有效覆盖;与水利部门联合建立了会商机制;与林业部门合作加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和卫星热点监测,制作发布监测预报信息,开展森林防火人工增雨作业;与民政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共同推进公共气象服务进农村、城乡社区,已共建信息员队伍2.5万人。

  (责任编辑: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