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近期发生的几起公共事件,再次启示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要求,积极适应新媒体、善用新媒体,将其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抓手。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创新、快速革新的行业。空间维度上,它始终在吐故纳新。以“血友病吧”“魏则西”等事件为标志,传统搜索引擎主导的公关效果评估体系逐渐落伍。而随着知乎、网络电台、网络直播、网络字幕组、笔记类分享应用等新媒体的兴起,特别是知乎等知识社区在公共事务中的源头作用越来越突出,“两微”二分“天下”的格局已经且将进一步被打乱。各级领导干部对新媒体的认知也应加快更迭,否则就会变旧、变错。时间维度上,自媒体人异军突起,他们闲暇时在相对私密的微信上创作、晚上才在相对开放的微博上分享,特别是重大事件中,每天晚上22点已经成为舆情新高峰点,客观上造成了“错峰”问题,对领导干部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已经进入自媒体这一最新阶段,几乎人人都是传播者和受众,各个社会阶层的人都用上新媒体、当了传播者,民意及其背后的利益诉求表达,也就集中在了这里。比如,在北京和颐酒店女生遇袭、广东医生被砍重伤致死、北京雷某死亡等事件的背后,是公众对人身财产安全诉求。再比如,娱乐明星柳岩当伴娘被捉弄事件,激发婚礼陋习大讨论;护肤品以“剩女”为主题的广告,引发不同观点争论交锋,围绕的都是女性权益保障的议题。作为社会治理者,各级领导干部应当站在社会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多元的角度,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利益诉求表达的必然性,认真分析各种表达背后的不同利益构成,有的放矢地回应关切、解疑释惑,寻找最大公约数。
新媒体不可能一尘不染、百利而无一弊。随着新媒体的分众化,基于职业、人际等线下因素,借由朋友圈、微信群表达共同诉求,彼此“赞同性反馈”,从而形成“茧缚”效应。很多传播者都能找到网民的兴奋点,既提升了舆情热度,也强化了刻板印象,从而形成于己有利、为己所用的舆论力量。对此,领导干部要有充分的认识,并要深入研究如何才能灵活化解。事实证明,很多热点事件在发展中都会出现观点对冲的现象。及时充分披露信息,使内生的对冲机制自动触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道。
提高领导干部的新媒体素养,还要不断改进舆情处置方法,把握好“时、度、效”。应该看到,经过近年来多起公共事件的磨练,舆论对危机主体应对能力的期待也在逐步提高,如今,仅“快速回应”已不是新媒体的第一诉求,要有精准的时间概念,注重舆情的质变量变等关系,把握住分寸节奏,满足各方关切,特别要尊重受众的参与权,因势利导,才能取得最佳舆论引导效果。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改进对公共事件的舆情处置方式,避免因“一刀切”式封堵而激发的“阴谋论”型怀疑,最大限度压缩非理性的遐想空间,使事件的性质限定于其本身,不做泛化解读,通过充分的探讨和具体的分析来纾解舆论情绪、凝聚社会共识,借助于自媒体内生的自净、对冲等能力做好舆论引导工作。